第三五五章 成都(1 / 3)

話回六月中。

張安攻占涪關後,留龐柔、樸胡二將守城,自領大軍向南攻綿竹城。

時見城中府堂,張、閻兩位米教大祭酒相對而坐。

“垣籬,這劉季玉引張安入境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我等如何守得住綿竹啊?”張衛此刻怠戰情緒嚴重,他是真怕張安,從子午穀開始就怕,加上此役雍漢的兵甲是他的數倍,故而他萌生了退心。

“公則兄,綿竹若失,雍漢大軍便可達雒縣、新都,直通成都,故而綿竹不可棄呀。”

閻圃知道雍漢定會趁亂入川,他也在金牛、米倉二道布下了重兵以拒張安,誰知張安渡陰平,直達涪關,這讓閻圃有些措手不及。不過閻圃還是諫言張衛死守綿竹。

“不棄也會被張安輕鬆攻破,難道你指望這些平日裏念經說道的家夥去對抗北疆赫赫威名的陳人屠嗎?”

張魯的部隊平素很少訓練,一有時間便去各處傳教,張衛打個張任甲士跑了六萬多,張衛也不知閻圃的信心在何處?難不成拿著道經和浮塵給這些殺人如麻的雍漢騎講道理嗎?

“我們是守不住綿竹,但可以請兵相助。”閻圃胸有成竹的說道。

“哪裏來的援兵?張安占了涪關,把本將與楊任分割,這綿竹就是一座孤城。”張衛軍才剛打到綿竹便被張安所斷,左右無出路,何處有援兵?

“公則兄,什邡城不是有四萬東州甲嗎?”閻圃平淡笑道。

“讓龐羲來幫本將?他怎會願意?”張衛鄙夷道。

“他當然會,張安入川不止是我軍之敵,亦是東州士之敵,他們苦心扶持劉焉父子多年,雍漢來易益州之主,他們豈能願意?”

歸根到底,張安的威脅比張魯、趙匙都大,張、趙隻是皮痛之癢,而張安要來改天換地。

“也罷,本將給你四日,若龐羲不來,本將自退東去廣漢城。”張衛手下有近二萬人,若是再加上龐羲的四萬人,的確和張安有一戰之力。

“公則兄放心,兩日之內援軍必達。”

翌日,閻圃孤身騎馬去什邡,剛出綿竹城南門,閻圃駕下的馬兒死活不走,閻圃多次鞭打無果,隻得另尋一匹坐騎去了什邡。

次日午時,閻圃入什邡,與龐羲、吳班會於堂中。

龐羲見了閻柔立即勃然大怒,就是此人將自己一路驅趕到什邡城:“閻垣籬你還敢來此!來人,將這廝綁縛……”

“龐公且慢,待圃說完再動手不遲。”閻圃鎮定自若道。

“龐公,此間他已無路可逃,不如聽他說說看如何?”

吳班,字元雄,兗州陳留人氏,吳懿之弟,為人豪爽仗義。

“哼!你有何話速速說來!”龐羲冷目說道。

“多謝龐公,今日圃是來請龐公出兵援助綿竹,望公莫辭。”閻圃拱手一拜。

龐羲瞬時被氣笑了:“讓本使君出兵去救張衛?爾等卻也是不要一分臉皮,張魯以兵甲百姓驅逐本使君出境,今日又何故來求我?”

“龐公此言差矣,張安入川非我主一人之敵,雍漢意在侵占巴蜀,若我等不聯手應敵,隻恐張安直取成都,謀害州牧。”閻圃再道。

龐羲、吳班二人皆不言語,因為他們在閻圃入堂之前討論的就是這個話題,且他們已經有了答案。

閻圃望著二人異樣目光,心中頓生一緊,不怕巧舌如簧,就怕不與辯論。

“龐公,張安向來詭計多端,巧言善辯,若他向龐公寫了信文,龐公萬不可信啊!”閻圃根據自己的判斷又追了一句。

“哈哈哈!垣籬先生何故懼之啊?”

值此刻,席簾內堂傳來了朗笑聲,一身材短小、長相粗鄙的文士大步迎出。

張鬆,字子喬,蜀郡成都人氏,性格放蕩不羈,不治節操,卻有才幹,滿腹經綸,時任益州從事。

“先生說笑了,圃何需驚慌?”閻圃對張鬆一拜,故作鎮定。

“閻垣籬你今日死期將至,你本為漢中一破落,得張魯賞識,顯名於巴蜀,你本該歸勸張魯恪盡職守,不忘君恩,但你卻心生不臣,促其反叛,以至於巴蜀百姓陷於戰火,你可知罪?”張鬆抬手二指指向閻圃。

“笑話!巴蜀百姓因何反叛,爾等心知肚明,苟蠅小人當道,妄加之罪何患無詞?”閻圃現在還不敢說東州士的過失,他還想著借兵去救綿竹:“且閣下口口聲聲說是為主盡忠,依圃聽來你不臣異誌日久矣,怕是盼著張安入川吧。”

“朝廷入川為益州平叛並無過錯,反倒是你想拉著龐公與元雄去螳臂擋車,將罪責分予東州士,亦引禍於東州士!

龐公,今日您要是去了綿竹,那便是萬劫不複之地呀。”張鬆高聲說道。

“來人,將閻圃小兒拿下!”龐羲早已被張鬆勸生歸降朝廷之心,現今看見領兵驅逐過他的閻圃更是厭煩。

“龐公,綿竹大門一開,成都必定失守,望龐公三思!”

“龐公,唯有降了朝廷,東州兵才有一條活路。”

閻圃的聲音大,張鬆的聲音更大。

“推出去,砍了!呈盒給予大都督!”龐羲怒目下達軍令。

“龐羲!你是益州的罪人啊,你不得好死。”閻圃發出了惡毒詛咒。

繼,閻圃被龐羲所殺,砍下其頭顱,以盒呈之,送予張安。

張衛聽聞,立即領兵東逃廣漢城,在次月中旬返回巴郡。

而張安輕鬆占領綿竹、什邡二城,龐羲、張鬆、吳班等皆降於雍漢。

七月初,張安兵壓雒縣,張鬆自告奮勇去勸說兄長廣漢太守張肅歸降,誰知被張肅掃地出門,落魄回營。

翌日,龐羲、吳班二人又去歸勸,張肅架不住二人軟磨硬泡,終於歸降雍漢。

同月,趙雲又攻新都,新都令自逃成都。

八月初,雍漢大軍抵達成都城下。

刺史府中,劉璋居首,下列益州文武。

文士為許靖、費詩、黃權、王累、張裕、秦宓、董和、王商、張裔等人。

武將為劉循、吳懿、張任、嚴顏、冷苞、劉璝、鄧賢、吳蘭、雷銅等眾。

“諸公,降了吧,大都督此次入川帶了十萬雄兵,龐羲、吳班、張肅又降,現在大都督手中至少有十六七萬兵,而成都守卒不過兩萬,實難作守啊。”劉璋麵相雖顯愁苦,但內心卻做解脫喜悅,當年他被雍帝派入川中,這一轉眼就是十年,現今再也不必為了政事而操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