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曆史的抉擇-第三百十九章 長沙之反擊(二十三)
時間一秒一分過去,第44軍臨時軍部除了一部電台還在工作以外已全部收拾完畢。
借著身邊沈丹紅手中的油燈,宋炎華仔細觀察著作戰地圖,數名參謀則不時將收到的各部位置一一標注出來。
根據偵察,三荷鎮的日軍不超過三個中隊,火力團一營已前出至三荷鎮東麵五百米的任家衝,火力團主力則運動至東北麵的花果村、張雞橋村的日軍據點附近;擔任主攻的補充團主力前出至三荷鎮南麵三百米左右的丁家畈,一營則潛伏在鄒家裏、廖家屋日軍據點附近;警衛營一連負責嶽陽城方向的偵察、二連更是向橫鋪方向搜索前進。
對於宋炎華讓警衛營二連偵察橫鋪的命令,所有軍官都認為這是在為下麵的後撤做準備。摧毀三荷的日軍軍火庫對於第44軍直屬部隊而言是輕而易舉的,關鍵是如何擺脫惱羞成怒的日軍的圍追堵截撤回國統區。
原路返回肯定是不可能的,新牆河還控製在日軍第34師團手中,唯一的途徑是向南進入大雲山山區。
此時宋炎華的眼光一直在大雲山和通城之間巡視著,近日來他一直在考慮部隊的撤退路線。大雲山是最初定下的轉移方向,為此調集了三組麻雀小組特工進行偵察。
根據反饋的情報來看,日軍在通城的第4獨立混成旅團主力始終未動,看來日軍也是擔心中國軍會前出大雲山攻擊鄂南,現在反而成為第44軍直屬部隊後撤的最大障礙。
宋炎華當然不會認為日軍指揮官愚蠢地看不到已方這條最安全、最便攜的撤退路線。屆時可以想象日軍第4獨立混成旅團一定蜂擁而出,將進入大雲山的所有通道全部封鎖。
一個獨立混成旅團倒還不在宋炎華的眼中,以火力團、補充團和警衛營的火力、戰鬥力絕對有能力撕開日軍的防線。問題是時間,一旦部隊被這股日軍纏住,再加上緊追不舍的日軍,第44軍直屬部隊必將陷入絕境。
又一次推演後,宋炎華的眼光緩緩沿著臨湘、赤壁、鹹寧、黃石一線前移,眼光最後停在了地圖邊緣,再過去就是安徽了。
雖然沒有安徽的地圖,擁有後世的記憶的宋炎華知道再過去就是六安,而在那裏就有新四軍的一個根據地——皖江抗日根據地。
從嶽陽到六安,直線距離就有三百多公裏,如果第44軍直屬部隊想穿越如此距離的敵戰區,在任何人看來都是一個瘋狂的軍事行動。換成平時,宋炎華也會嗤之以鼻,但他現在考慮的第二條轉移路線恰恰就是這個。
當然宋炎華沒有瘋狂,從麻雀網絡收集的情報來看,整個鄂南腹地的日軍基本都被抽調投入阻擊第三、五戰區的進攻之中。假如此時有一支中國軍沿著這條路線攻擊的話,日軍根本沒有足夠的阻攔兵力。
就在宋炎華沉思時,沈丹紅過來輕聲道。“副司令,到出發的時間了!”這才回過神的宋炎華一看,所有的人都已整裝待發,便點了點頭。
剛一走出祠堂,宋炎華嚇了一跳,堂前空地上全是人,男男女、老老少少不下一百多人。護在宋炎華身邊的一名特種兵輕聲道,“副司令,村民聽說我們要走就都來送行!”
淡淡的月色下,宋炎華能隱約看清村民們臉上不舍得神情。原來自從第44軍臨時軍部進駐洪山村以來,村民們就發現這支突然出現的國軍同記憶中的國軍不同,不僅吃、住都用糧食支付費用,而且一有空就幫助他們修繕房屋、醫治患病等。
入夜後,一名村民發現這支國軍開始集中,猜到他們要走了,便通知了村長。結果在村長的號召下,全村的人都來送行了。
已年過七旬的村長見宋炎華出來了,便顫顫悠悠地從人群中走了出來,一名捧著大碗的青年緊隨其後示意身前的特種兵讓開,宋炎華大步迎了上去。
“長官,你們還會回來嗎?”村長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宋炎華。看到宋炎華搖頭之後,村長眼神暗淡了下去,旋即又問道,“那弟兄們是不是去小鬼子?”
這可是軍事秘密了,不過戰鬥即將打響,宋炎華也不怕消息走露,便輕輕道,“是的!”一想到事後日軍可能的報複,宋炎華懷著歉意叮囑道,“村長,打完小鬼子我們就要轉移了,還請村長轉告鄉親們,注意小鬼子!”
村長明白了宋炎華的意思,臉上閃過一絲懼色,雖然日軍還沒有到過洪山村,但也多多少少聽說過日軍的殘暴。定了定神,村長從身邊青年手中接過倒滿米酒的大碗,朝宋炎華道,“長官,老朽在這祝弟兄們旗開得勝!”說完將酒碗遞補了上來。
好在宋炎華的酒量不錯,再加上也不想辜負村民們的一片心意,便接過一口飲下,將酒碗還給青年後,朝村長朗聲道,“村長,在下軍務在身就此別過!”說完就大步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