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確定日軍說的是真是假的指揮官們先派出小分隊,將投降的日軍控製住,見沒有遭到暗襲,才讓三個連隊向前搜索,結果直到江邊除了些日軍死屍和重傷員外再也沒有見到了一名日軍。
情況迅速彙報到第九戰區司令部,活捉如此多日軍俘虜並沒有讓薛嶽興奮,和吳逸誌等軍官分析後,認為日軍第4師團北逃兵力最有可能通過望城碼頭東渡湘江,這樣一來就出現在第58軍的左翼,一旦讓兩支日軍彙合,再想全殲的可能性將變得十分困難。
一道道命令立即傳達到各部。命令第58軍轉向趕赴望城對岸的五鳳山、麻潭山,控製渡口;命令第51師、第3縱隊主力向北追擊,俘虜交由第58師看管;命令望城守備團將碼頭徹底破壞、炸沉所有的船隻並死守待援;命令益陽守軍主力趕赴望城北麵的靖港鎮,以防止日軍攻擊望城無果後繼續北逃。
在瀏陽河北岸拚死阻擊中國軍的那三個大隊雖然接到了師團長十川二郎的撤退命令,但在第42、85、87軍的輪番攻擊之下根本無法脫離戰場,傷亡慘重的日軍被迫收縮到梅怡嶺、山峰嶺、下白泥山頑隅抵抗。
而在南岸渡口的那個大隊倒是盡心盡職的戰鬥著,在不時臨空戰機的配合下拚死為北岸的同伴守衛著浮橋,直到收到北岸日軍發來的訣別電報後再想轉移時,卻發現中國軍已將所有通道切斷。無奈之下,日軍大隊長下達了各自突圍的命令。
其實被包圍在瀏陽河兩岸日軍的命運已無法改變,但被軍國主義徹底洗腦的他們選擇了戰鬥到死。
在湘北戰場上的日軍拚死向來路突擊之時,武漢守備司令部一眾將、佐級軍官集體陷入了抓狂之中。
原來那支中國軍將臨湘城南的據點摧毀以後,並無進攻臨湘城的意圖,而守備大隊派出的兩支偵察小分隊隻來及報告遭到伏擊就失去了聯係。隻到中午時分,守備司令部經過竭力爭取,日軍第3飛機師團才提供了一架偵察機。偵察結果卻讓所有軍官大吃一驚,臨湘城南沒有發現中國軍!
日軍守備司令隻得命令臨湘城加強警戒,並催促各路日軍加快速度。那支中國軍就如出未出現似的,一直到傍晚也沒有出現,而向臨湘城靠攏的日軍除了從赤壁趕過來的那個大隊外,其餘皆已到達。
夜色降臨之時,在雨林坳、得勝山休息了一整天的火力團、補充團官兵開始行動,撲向赤臨大路,在他們後方,擔任警戒的警衛營三連從悟桐山向臨湘城方向搜索前進。而伍大全率領的警衛營一、二在軍統特工黃金田引領下沿著偏僻的小路向赤壁疾進。
之所以實施這次伏擊行動,是因為中共和軍統都向宋炎華轉發了來自於各自潛伏在赤壁特工的情報,一個日軍大隊以半機械化方式增援臨湘。決心將局麵搞得越大越好的宋炎華決定如日軍在天黑之前還沒有通過預定伏擊地的話就將之消滅。
能在日軍眼皮子底下搞伏擊,也隻有宋炎華有這個豪氣,當然這豪氣是源於火力強大到變態的火力團、補充團。白天簡單統計了下裝備,結果讓所有的軍官都嚇了一跳,黃金田更是直搖頭。
這哪裏是兩個團、一個營的裝備?輕重機槍、迫擊炮和擲彈筒的數量是中國軍正常編製的六倍!完全可以想象連班級單位都有兩挺輕機槍、排級單位有三挺重機槍和三門迫擊炮或擲彈筒的部隊擁有怎樣的火力?
宋炎華下達的命令是在短時間內將日軍殲滅,所以各級指揮官再也不考慮彈藥的消耗問題,決定將所有的壓製火力投入戰鬥。現在數百挺輕重機槍、一百多門迫擊炮、擲彈筒就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大路兩側的長達近米的草叢中,射手們都顯得十分激動,如此密度的火力他們也從沒有經曆過,而邊上的步槍手們則鬱悶的充當彈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