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日軍指揮官們鬱悶的是,兩側的中國軍並沒有拚命的決心,而是采取了層層阻擊的戰術,邊打邊撤,一直保持著對他們的威脅。當日軍新的空中掩護抵達之時,這些中國軍又消失了。
那幾個在外麵阻擊的日軍中隊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還沒有等到戰機到達,就被從四麵八方撲上來的中國官兵淹沒。
這樣的場景重複了三次之後,日軍後衛部隊終於抵達石塘尖、南山尖、老山尖,可已有近兩千的日軍被這種小刀解牛戰術消滅。
重新聚成兩團的日軍在戰機的掩護下向新牆河艱難地推進著。
在第九戰區司令部統一指揮下,第42軍、85軍也采用了騷擾戰術,如影子般在日軍撤退路線前方、兩側遊動,日機離去即阻擊,日機淩空就退出戰鬥。六個師的中國官兵就如同幽靈似的在日軍周圍遊蕩,隻要一有機會就狠狠撲上來咬一口。
當夜色降臨之時,中國軍用迅猛的近戰不斷同繼續撤退的日軍展開激戰,特別是第149、150兩師連續兩次將日軍的後衛部隊擊破並殲滅大半後,日軍才老老實實的組成防禦圈等待天明。
而此時,第九戰區司令部則調集了第42、、78、79軍、第99軍之第92、99師分途向新牆河南岸二十公裏處的黃秀、荊州、長湖、柏祥挺進,隻要以上各部能建立起這條長約二十多公裏,縱深達十公裏的阻擊陣地,日軍第8、10師團主力將插翅難飛。
十月十三日,當天一亮,被中國軍騷擾了一夜的日軍再次展開突圍。戰況有如昨日的翻版,在不時淩空的戰機的掩護下日軍艱難的向新牆河前進著。
在發現中國軍的包抄動作後,日軍第11軍司令中島鐵蔵將手中的所有預備隊全派了出去,嶽陽的兩個兵力大隊、兩個獨立守備大隊和通城的第4混成旅團開赴新牆河支援第34師團,以期擊退中國軍對小塘和四六方渡口的圍攻並南下接應第8、10師團的撤退。之後又連拍數封電報請求華中派遣軍司令藤田龍之介派兵增援。
武漢,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部,藤田龍之介揮手讓親自來訴苦的第3飛行師團師團長先回去指揮作戰,裝載第4師團殘部的艦隊抵達港口的報告並沒有讓他有一絲喜悅。
高強度的連續出擊已讓第3飛行師團因飛行員疲勞和機件磨損而墜毀近二十架、各地的求援電報則在辦公桌上堆成了小山,其中就包括那支將鄂南腹地攪得天翻地覆的中國軍部隊已進入皖西的電報。
能抽調的兵力已全部用於作戰,因此當中島鐵蔵請求增援的電報交到藤田龍之介手中之時,隻是看了一眼就扔在電報堆中,他也在焦急地等待。做為華中指揮官,藤田龍之介已經在考慮長沙會戰後中國方麵會不會乘機反攻,請求大本營增兵的報告兩日前就發往東京了,可一直沒有答複。
同意再交增兵的電報是在入夜之後交到藤田龍之介手中的,不僅同意將在本土剛編成的四個師團調入華中派遣軍,同時為了支援第8、10師團的撤退,將台灣方麵軍的第5飛行師團暫劃入華中派遣軍。
遠在日本和台灣日軍的動作,中國方麵一時還無法獲悉,但嶽陽城、通城的日軍一舉一動完全在中共地下黨、軍統、第44軍麻雀小組嚴密監視之下。當第一支日軍剛出城不到一裏路,相關情報部、司令部、指揮部就獲悉了日軍的動作。
“不惜一切代價在天亮前拿下小塘、四六方!”
第九戰區司令部的緊急電報先後傳至第30集團軍司令部、第52軍軍部,而第122師還收到了已遠在皖西的第44軍軍部嚴令。
以第122師為箭頭的攻擊集群對新牆河的攻擊已持續了數日,除首日乘日軍第34師團兵力分散之機攻占潼溪橋外,接下來的戰鬥進展極其緩慢。兵力收縮死守小塘、四六方的第34師團得到了新牆河北岸重炮和空中的火力支援,一次次將猛攻的中國軍擊退。
接到死命令後,三部最高指揮官、參謀長全部集中在第30集團軍司令部召開作戰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