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活著的日軍紛紛將槍膛中的子彈射出後,開始三三兩兩集結,試圖用白刃戰擋住中國軍的突擊。
才一交手,日軍才發現這支中國軍不僅刺刀技術不亞於他們,而且很不講理,輕機槍手、裝備手槍的官兵竟不顧誤殺同伴的可能連連射擊,將一個個日軍刺刀陣悉數擊倒。不甘示弱的日軍也開始近距離射擊,可是三八式步槍的穿透力太強了,6.5毫米子彈穿透撲上來的中國官兵身體後旋轉著鑽入另一邊正與對手拚刺刀的同伴身上。
強悍的刺刀技術,再加上配合的自動武器,一支支作戰分隊將擋在前麵的日軍一一肅清,迅速向岸邊突去。戰鬥打到這程度,再不撤退就會被中國軍分割包圍,除了少數頑隅抵抗的日軍外,其餘官兵掉過頭就向新牆河衝去。
“八嘎!無差別射擊!”
剛登上南岸的日軍火力單位指揮官朝不知如何是好的重機槍手、擲彈筒兵們連連咆哮。話音剛落,無數淒厲的嘯聲急速迫近,還沒等臉色大變的指揮官做出隱蔽動作,所在的位置就被連續騰起的三顆火球淹沒,更多的榴彈在浮橋左右炸響。
見中國軍火力開始轟擊江麵,顧不上開火的日軍連忙湧向浮橋。
南岸的關龜治和一眾指揮官失神落魄地呆望著火光中如下餃子般撲入新牆河的日軍、燃燒的浮橋,他們明白一切都結束了,以剩下的兵力再也無法攻占這兩個又一次失而複得的渡口,更不要說分兵南下接應第8、10師團了。
此時此刻,關龜治想的不是那兩個身陷絕地的師團,而是在盤算著自己能否保持住才坐了近半年的師團長寶座。
最後一名日軍從死屍遍布的河水中爬上南岸後,渡過河的四千日軍隻有不到一千活著回來。
統計持續了數小時,當午夜時分,關龜治看到數據後連自殺的心都有了,一個師團、兩個重炮旅團、一個混成旅團又四個大隊,四萬多兵力、兩百門火炮,僅餘一萬餘人和五十多門火炮,其中還包括三千多輕重傷員和超過一半的炮兵。
兩封部分內容相近,結果卻相反的電報相繼飛往一直觀注著這一仗的第九戰區司令部和日軍第11軍司令部。
“……殲敵約在六千左右,當麵之日軍已無攻擊之力。我軍傷亡六千餘人……有信心、有能力完成任務!第30集團軍司令部王陵基、第52軍軍長張耀明、第44軍副參謀長趙有才,即日。”
吳逸誌話音剛落,整個指揮部響起震天的歡呼聲。
不同於普通官兵,薛嶽等一眾將領在鬆了口氣之餘,也為第122師的強大的戰鬥力所震撼。雖然,長沙會戰開始以來,第44軍各部以一次次勝利證明著他們就是中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可這次卻是和四萬日軍硬碰硬的對決。當然也有第30集團軍、第52軍的功勞,不過所有將領都知道關鍵還在於第122師。
反擊開始之後,薛嶽等將領對第122師遲遲無法拿下新牆河一直很不滿,但從近兩日的戰況通報來看,其指揮官戰術眼光超前,其官兵戰鬥意誌無比堅韌,犧牲精神更是到了無以論比的程度。
“第122師還有多少兵力?”
當薛嶽提出這個問題時,沒有將領怪其偏心,相反也是緊張的看著翻閱電報的吳逸誌。
“八千六百八十二人,其中輕重傷三千九百六十五人!”
長歎了聲,薛嶽輕輕道,“加上第149、150師的那個團,第122師兵力應在一萬九千左右吧!”已從眾多第44軍戰報中看出第44軍編製的薛嶽做出很準的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