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曆史的抉擇-第三百五十六章 長沙終戰(下1)(2 / 2)

由於中國軍連續不斷的猛攻,日軍各級指揮官已將手中大部分部隊投入了戰鬥,結果就造成日軍防禦圈內部的警戒兵力嚴重不足。那些潛入的特種兵們如同一個個幽靈悄無聲息地尋找著攻擊目標,而日軍各級指揮部所在的房屋、帳蓬的燈光成為了最好的指示器。

發現日軍指揮部的特種分隊沒有馬上行動,而是通過電台將周邊的其它分隊召了過來。

一個日軍大隊部也就三十多名官兵,再加上一個五十多人的直屬小隊,麵對五支甚至是八支特種分隊的攻擊,連反應也沒有就被突入的特種兵們用冷兵器幹掉,而在前麵數百米處拚命抵擋中國軍攻擊的日軍對所發生的一切渾然不知,直到中隊長向大隊部請求支援之時卻發現再也聯絡不上。對付日軍聯隊部的難度也不大,也就多花了點時間,動用更多的特種分隊而已。

攻擊三個旅團部、兩個師團部才是真正的考驗。

結果證明,第44軍這些年輕的特種兵作戰經驗和指揮水平還需多多錘煉!

根據日軍警戒兵力和指揮部規模,發現這些“大魚”的特種分隊指揮官們按奈住興奮,召集了數十支特種分隊才開始行動。數百名特種兵有如殺神樣用冷兵器將外圍警戒的日軍一一肅清向目標層層推進。

剛開始一切都顯得那麼順利,但在關鍵時刻問題出現了。

絕大部分特種兵為了防止日軍發出慘叫聲,在攻擊之時習慣性的選擇割敵方的喉嚨,再刺斃。要是對付日軍聯隊級以下指揮部這不成問題,因為警戒兵力就那麼點,所需要的時間也不會太多,還沒有等對方聞到空氣中的血腥味就能將之摧毀了。

可這是日軍的師團部、旅團部,警戒範圍大、兵力多,特種兵還是一刀刀割日軍的喉嚨,那空氣中彌漫的血腥味可以想象會濃鬱到什麼程度了。果然,還沒有等將警戒日軍全部肅清,內圈的日軍明暗哨就聞到了隨風飄來的刺鼻血腥,紛紛拉動槍栓做好戰鬥準備並發出警告聲。

在日軍已驚動的情況下,特別是監視日軍直屬大隊的特種分隊彙報大量日軍已出動的情況下,指揮官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果斷命令用火力覆蓋日軍指揮部,然後立即轉移。

絕大多數特種分隊集群采取了這種攻擊方式,數十挺(門)輕機槍、迫擊炮猛烈開火,不到一分鍾,日軍第10師團部、第4、16、33旅團部化為一片火海。

“撤!”

命令聲中,一隊隊特種兵又如鬼魅般四散而去。

狂奔而至的日軍發現指揮部已無搶救的必要,便在憤怒的軍官們的指揮下展開了瘋狂追擊。接下來這些日軍經曆了地獄般的戰鬥,明明是追擊者,卻一不注意就成為獵物,而當大量日軍聞訊趕來,襲擊者又消失的無影無蹤;明明將襲擊者合圍到絕峰斷壁,可一上去卻發現蹤影全無。

攻擊第8師團的特種分隊集群卻采取了錯誤的作戰方式,當被日軍發現後,最高指揮官發出了強攻命令。結果雖攻入日軍指揮部並俘虜負輕重傷的師團長前田利為、副師團長、參謀長、副參謀長等一眾將官,也繳獲了師團旗,但也被蜂湧而至的日軍團團圍住。

突圍戰打得十分慘烈,憑借強大的火力、強悍的近戰能力,特種兵最終是撕開了日軍包圍圈,但有包括最高指揮官在內的近一百名特種兵倒在了彈雨之中,而好不容易俘獲的日軍將官除前田利為外也在接下來的追逐戰中一一死去。

據後來生還的特種兵描述,最高指揮官本已準備下令火力覆蓋,但發現了出指揮部觀察情況的前田利為後,在生擒一名日軍中將的渴望下改變了作戰方式。

以上一係列以特種兵鮮血和生命換取的教訓永久載入了中國特種兵訓練教材。

同樣,在這場後世被各國特種兵樂樂津道的夜襲中,也誕生了一個經典戰例,每一名特種兵教官對準特種兵的第一堂訓話就是從這個戰例開始,而戰例中的那位傳奇指揮官也成為後世全世界所有特種兵無法逾越的高峰。

這位傳奇指揮官就是率兩百多名特種兵在萬軍之中悄身聲息地摧毀日軍第10師團指揮部且自身無一傷亡而退的陳宏飛!

(本想寫完會戰,可由於突然多出來的課務和會議,隻能寫到這兒!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