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節:蔣介石(1 / 2)

第77節:蔣介石

第77節:蔣介石

第77節:蔣介石

“日本軍國主義者之所以敢於發動七七事變,就是欺負中國是一盤散沙。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樹敵太多,且不說與他兵戎相向、打了整整10年的共產黨,就是從南到北的大大小小的軍閥們就讓他傷透了腦筋。山西的閆老西、華北的宋哲元、綏遠的傅作義、山東的韓複渠、河南的馮玉祥、四川的劉湘、雲南的龍雲、湖南的唐生智、廣西的李白黃、廣東的陳濟棠,那一個也不是省油的燈。”

——平山大俠

1、蔣中正:(1887——1975年4月5日)字介石。浙江省奉化縣人。國民黨特級上將。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

1907年赴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炮兵科),曾在高田野炮兵13團15聯隊服役。

1923年任廣東軍政府大本營參謀長。

1924年赴蘇聯考察軍事。同年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

1926年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會主席、組織部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1927年在上海發動4.12政變,使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南京國民黨政府成立後,曆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央政治會議主席、行政院長、國民黨政府主席。

1938年3月任國民黨總裁。

1943年9月再次任國民黨政府主席。

1975年4月5日,病亡於台北,終年88歲。

2、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廣西臨桂縣人,回族,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中華民國國防部長。

祖先是移民中國的阿拉伯人,信奉回教。其人以用兵靈活多變,善於指揮部隊攻擊作戰著稱,享有“小諸葛”之美譽,日本人稱之為“戰神”。與之私交甚篤的周恩來曾經這樣評價白崇禧:“白健生頗自負,其實在政治上並無遠見。”

1916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

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7軍參謀長。

1938年7月代理第5戰區司令長官。

1945年10月晉升國民黨一級上將。

1946年5月任國防部長。

1966年12月2日病於台北。

柳原振雄說:“恩師,山西確實是個戰略要害之處,它不僅是華北的天然屏障,自此東進可以控製河北;南下可以逐鹿中原;而且支那軍若是拚死固守山西,就會從側背威脅到皇軍,牽製我們南下了。”

阪桓點點頭:“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攻占山西!為此,帝國軍部已經著手實施全麵侵華的計劃了。8月初,關東軍編成察哈爾派遣兵團,任關東軍總參謀長東條英機為司令官,進攻察哈爾、綏遠,以控製平綏全線,切斷國民政府與蘇聯的聯係。以保障沿平漢、平津兩路南下皇軍的側後安全。近日,東條君就會采取行動。另外,為確保華北地區的穩定,軍部再次增加駐平津地區的兵力。

目前,軍部向支那派遣軍調撥的12個步兵師團、1300架飛機、約1000輛坦克和裝甲車、1500多門火炮,正日夜不停地趕運。同時,軍部還將關東軍一部和駐守本土的7個師團,編組成戰役預備隊,隨時支援。我們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

“恩師,皇軍進攻山西的兵力隻有2個師團,而山西除了晉軍,還有中央軍、中共的八路軍;在東條君的壓迫下,綏遠的傅作義部、29軍殘餘也必然會退入山西。如果再算上近在咫尺的陝西張學良、楊虎城部;河南馮玉祥部,總兵力接近百萬餘眾,皇軍實無多少勝算那!”

“唔,這倒是個問題。不過,軍部其實是有兩個方案。”

“兩個方案?”

“我曾向軍部建議:采取南北同時開戰的策略,叫蔣介石顧此失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恩師有什麼妙策?”

“也沒什麼,不過是故伎重演,在上海挑起事端,吸引蔣介石的注意力,將中央軍精銳盡數調往華東沿海。海軍那幫家夥不是不服氣嘛,叫他們吃點苦頭也好,否則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們,以為戰功是那麼容易得到的嗎?”

柳原振雄心裏一驚,再問:“如此一來,南北兩個戰場,那個為主,那個為次?”

阪桓沉吟一下說:“這可說不好,如果蔣介石看重上海,那華東自然是主戰場,如果蔣介石看重西北,那山西就是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