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崛起大別山-四、創建鄂豫邊根據地
1929年9月,中共中央為統一鄂豫邊、豫東南兩塊革命根據地的領導,決定將黃安、麻城、黃陂、羅田、黃岡、商城、光山、羅山八縣劃為鄂豫邊特區,成立鄂豫邊特委,實行統一領導。
11月,中共鄂豫邊第一次黨代會在河南光山南部的胡子石召開,徐朋人當選為特委書記。同時成立了鄂豫軍事委員會,徐向前任主席。黨代會通過了《群眾運動決議案》,強調要“正確運用黨對富農的策略”和“正確的運用聯合中農的策略”。在鬥爭剛開始的地區,對富農的政策可以適當放寬些,“可酌量情況實行減租減息”;在鬥爭已發展的地區(蘇區),政策可以嚴些,要“分配富農的剩餘土地”“反動之富農與地主一樣處置”,“同情革命的富農應有蘇維埃的選舉權而無被選舉權”;對於中農,決議案指出,“聯合中農是土地革命勝利的保障”,“今後應切實運用各種策略防止無原則的妨礙中農的利益。”(注:於吉楠《張國燾和<我的回憶>》第147-149頁)黨代會還通過了《軍事問題決議案》,明確規定了紅軍的主要任務:(1)發動和幫助白色區域民眾的各種鬥爭;(2)堅決實行土地革命;(3)奪取反動武裝;(4)保護和擴大革命根據地。徐向前和戴克敏、曹學楷共同總結了遊擊戰的經驗,在《軍事決議案》中提出了七條戰術原則:(1)集中作戰,分散遊擊;(2)紅軍作戰盡量號召群眾參加;(3)敵情不明,不與作戰;(4)敵進我退,敵退我進;(5)對敵采取跑圈形式;(6)對遠距離的敵人,先動員群眾擾亂敵人,再采取突擊方式;(7)敵人如有堅固防禦工事,不與作戰。在紅軍內部建設上,《決議》進一步強調黨的組織,實行黨代表製。“不論是師長、黨代表、政治部主任,都要編到黨小組,和機關幹部、勤雜人員一起過組織生活,學習黨的決議、指示,開展自我批評。……每個隊有十幾二十個黨員,幹部都是黨員,黨組織公開,但是黨組織開會是秘密的,群眾不一定都知道誰是黨員。發展黨員,個別發展,條件很嚴格,主要是打仗要勇敢,紀律性好,要起模範作用。如果打仗怕死,就不夠入黨條件。再一條要遵守紀律,聽從指揮,服從命令,嚴守黨的秘密。黨員的模範作用也很強調,吃苦在前,衝鋒在前,行軍要幫助別人背槍、背行李,到了宿營地主動燒開水,燒洗腳水,還要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注:徐向前《曆史的回顧》第90-91頁)同時,《決議》還規定士兵委員會的作用和職權是“造成紅軍內部的民主精神,幫助訓練士兵,督促士兵做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等工作”,並提出改良士兵生活等建議。隨後,連隊成立了士兵委員會,官兵平等,經濟公開,廢除了“肉刑”。同時,師黨委提出了十大紀律:(1)不拿群眾一針一線;(2)不拿窮人糧食;(3)對窮人態度要和藹;(4)愛護槍,不要弄壞;(5)節省子彈勿亂打;(6)對群眾要宣傳紅軍主張;(7)火線上要對白軍宣傳;(8)占城市要注意收集機器和醫藥;(9)得物資要先照顧傷員同誌;(10)到地方要研究地形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