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赤化川陝省-二十八 反三路圍攻(4)
1933年春,黨對國民黨駐陝第17路軍的地下秘密工作正加緊進行。中共黨員、國民黨軍第38軍少校參謀武誌平根據黨的指示,通過進步人士杜斌丞(時任西安綏署參議,素為楊虎城所倚重)等的聯係,就紅四方麵軍與17路軍停戰議和問題取得了諒解。5月,武誌平正式受孫尉如的派遣,從漢中秘密前往川北蘇區。張國燾、陳昌浩、曾中生、傅鍾、徐以新等在苦草壩接見了他,並決定派徐以新為代表赴漢中與17路軍談判。6月,雙方達成秘密協議。其要點是:(1)互不侵犯;(2)如果紅軍去甘肅打胡宗南,孫部願接濟部分武器彈藥;(3)紅軍可以在漢中設立交通站。在談判過程中,武誌平購得軍需物資20多擔。會後,他利用公開身份,通過孫軍的三個步哨,把物資運到涼水井,開辟了這條比較安全的交通線。它北起南鄭城(今漢中市),南抵川陝根據地北緣,長達200餘裏。沿途設立了若幹交通站,配備了交通員,還建立了預備線,供主要交通線發生萬一情況下使用。徐以新回到總部後,西北軍委召開會議,聽取彙報。軍委認為今後應該利用這條交通線加強對外往來,通過孫尉如的關係交換情報。在紅四方麵軍反六路圍攻中,陝南黨組織又開辟了由南鄭城到萬源北端滾龍坡全長500裏的新交通線。自1933年夏至1934年秋,一批批物資通過這兩條交通線源源不斷地運進川陝根據地,為粉碎劉湘的六路圍攻和打破蔣介石的封鎖發揮了重要作用。
旺蒼木門寺軍事會議遺址
6月底,紅四方麵軍總部在徐向前主持下於南江縣木門村召開軍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曾中生、王樹聲、曾傳六、傅鍾、舒玉章、李先念、餘天雲、張廣才、詹才芳、王宏坤、周純全、張琴秋、何畏(抗戰時期叛變)、袁克服、餘洪遠等百餘人。徐向前在會議上就作戰和建軍等問題作了重要講話。會議不但總結了粉碎田頌堯三路圍攻的經驗教訓,而且檢討了紅軍過去的肅反問題,認為紅軍中許多經過那樣艱苦的征戰都表現得非常堅決的幹部戰士,為什麼還說是反革命呢?於是決定堅決停止在部隊中的肅反,但實際上在張國燾領導下後來並未停止肅反。會議做出了加強部隊政治工作,大力開展軍事訓練,總結作戰經驗和恢複彭楊軍事學校等重要決定,還討論了開展地方工作等問題。會議還決定將紅四方麵軍員4個師擴編為4個軍。7月下旬,各部隊完成了擴編任務,其編製如下:
西北革命軍事委員為川陝根據地最高軍事領導機關,主席張國燾;副主席陳昌浩、徐向前;參謀長曾中生。下設紅四方麵軍總指揮部、總政治部(兼西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彭楊軍事學校直屬軍委領導。
紅四方麵軍總部直屬單位有總經理部、總醫院、警衛第1、第2團。方麵軍共計4個軍,11個師,29個團,40000餘人。總指揮部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參謀長曾中生。總政治部主任陳昌浩(兼),副主任傅鍾、曾傳六。
第4軍由原紅10師與赤江、赤北兩縣獨立團和萬源、江口兩縣獨立營合編。軍長王宏坤,政治委員周純全(後張廣才),副軍長劉世模,政治部主任徐立清。下轄第10、11、12師及特務營、擔架營、醫院、修械所、迫擊炮連等。第10師,師長王乃貴,政治委員甘良發,副師長張新褔,政治部主任張世謙。師轄第28團,團長羅華學,政治委員程儒金;第29團,團長李興隆(後劉先潤),政治委員徐高金;第30團,團長張吉厚,政治委員徐學淵(後陳再當)。第11師師長陳再道,政治委員葉成煥,副師長葉成湖,政治部主任袁宏彥(後彭瑞珍)。師轄第31團,團長李則堂(後周光策),政治委員李發意;第32團,團長程啟光(後方耀南),政治委員陳伯稺;第33團,團長錢遠彬(後熊德臣)政治委員曾憲洪(後胡奇才、吳誠忠)。第12師,師長劉世模(後張才千),政治委員徐長勳,政治部主任吳世晉。師轄第34團,團長樸家慶,政治委員陳隸華(後張傳成);第36團,團長高紹先(後王忠誠),政治委員張子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