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赤化川陝省-三十四、反六路圍攻(3)
1934年3月上旬,劉湘下達了第二期總攻令。第5路副總指揮範紹增令所部各旅同時向當麵紅軍進攻。紅軍在紅靈台的防禦作戰中給範紹增部以大量殺傷後,於4月2日至7日主動撤出紅靈台一帶陣地,並節節抗擊,有計劃地逐步撤退,再次收縮陣地於萬源城以南鎮關至劉坪、曲溪口一線,構築縱深防禦陣地。
4月上旬,唐式遵、範紹增等聯名電請劉湘飭令第1、2、3、4路軍由南江、巴中東進,奪取通江,向紅軍右翼側擊,以利於東線部隊奪取萬源,爾後東西對進,合圍並殲滅紅軍。劉湘於是發出第三期總攻令,要求各路圍攻部隊同時向紅軍陣地推進。第5路副總指揮範紹增即指揮左方兵團主力10個團在3架飛機並結合大量火炮掩護下,向紅軍進攻。在紅軍英勇抗擊下,範紹增部隊雖付出重大傷亡後仍不能突破紅軍陣地,遂與紅軍對峙於寨口河、劉坪、巴陵寨一線。第5路總指揮唐式遵指揮右方兵團約50個團的兵力及第6路各部向紅軍陣地發動全線攻擊,逼近秦家河、鎮龍關一線。紅軍則集中全力扼守通江外圍,與唐式遵等部反複廝殺。
在西線戰場上,紅四方麵軍副總指揮王樹聲指揮紅31軍主力、紅30軍第90師、紅9軍第27師抗擊著敵人第1、2、3、4路部隊的進攻。根據總部指示,他於1933年12月中旬率部主動向旺蒼、南江和巴中方向收縮陣地;又於1934年1月11日主動撤出儀隴城,收縮到北起旺蒼壩,南沿恩陽河至千佛岩、鼎山場一線;3月中旬又收縮陣地到江口、長池、南江一線;4月上旬再次收縮陣地到貴民關、觀光山、得勝山一線。西線紅軍在收縮陣地轉移過程中,充分利用川北山高路險的有利地形,節節抗擊敵人,同時抓住敵人分路前進,指揮不統一,兵力較分散的特點,不斷伏擊、反擊和夜襲敵人,給各路敵人以沉重打擊。
4月下旬,劉湘鑒於紅軍日益收緊陣地,兵力日益集中;又因各路部隊攻擊不力,進展緩慢,內部矛盾重重,指揮不靈,已損失兵力35000人;於是下令各路暫停進攻,嚴密封鎖紅軍,重新擬定總共部署。
劉湘取得四川霸主地位後,川中各派軍閥既不滿意劉湘獨霸四川,又怕劉湘利用“剿匪”整編各派部隊,因此各路接受劉湘委職後,一般都有保存實力,懼怕紅軍打擊,擔心劉湘裁編部隊的打算。在進攻紅軍的戰鬥中,他們不到危及自身存亡關頭,是不會與紅軍死打硬拚的。
第1路總指揮鄧錫侯雖然在就職會議上表示:“末將聽命,願效驅策”,但在會後卻對參謀長朱瑛說:“劉浦登(即劉湘)要把我壓來同我的部屬(指李家鈺)和他的師長(指王陵基)看齊,我有啥說的。我看擺開六路做個挨打的樣子,中間還夾個神仙(指劉從雲),打起來很難說了。”(《四川文史資料選集》第22輯第80頁。)所以,當紅軍集中主力南下萬源,與劉湘主力唐式遵第5路決戰時,鄧錫侯便將前線部隊停止在通江河右岸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靜觀變化。第2路總指揮田頌堯與紅軍在柳林溪大戰中損失慘重,根本不願意在這次六路圍攻中再蝕本,早就打定主意,要求部屬保存實力,守穩當麵防線,慎重應付劉湘。第3路正、副總指揮李家鈺、羅澤州雖然感激劉湘對他們的提拔重用,但又恐懼紅軍軍威,不敢傾全力進攻紅軍,隻派部分軍隊參加圍攻紅軍。李、羅本有宿怨(李家鈺曾吃掉過羅澤州的部隊),第3路指揮根本不能統一,就更難協同進攻紅軍了。第4路總指揮楊森在營渠戰役中迭遭紅軍痛擊,各旅多已殘破不全,軍心渙散,士氣十分低落。楊森不敢率部向前與紅軍交戰,亦不敢後退為劉湘加罪以口實,隻好就地長期與紅軍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