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赤化川陝省-三十四、反六路圍攻(6)(1 / 2)

第四章 赤化川陝省-三十四、反六路圍攻(6)

時值酷暑,暑疫在川軍中流行,減員甚多。前方的物資供應因民夫逃跑而發生困難,“前線士兵,形同乞丐”。川軍士氣十分低落,逃亡不斷。第1師師長廖震在給劉湘的報告中說:“崇山峻嶺,溽暑炎蒸,疫病叢生,遺屍載道。傷亡既眾,無法補充,勇氣消沉,兵無鬥誌。官長恒多自戕,士兵日益逃亡,考察各連兵員情況,多者不過30名,少者僅十餘名,加以千裏饋糧,師不宿飽,怨氣四起,嘩潰甚虞。職等處此危局,莫展一籌,唯懇總指揮唐,星夜派隊前來接替防務,並懇總司令劉、軍長劉,將職師殘部明令解散······”其他各路軍閥之間更是矛盾重重,“各心存取巧,各圖私利,於是號令不行,指揮不動,進則各爭地盤,退者互相詆毀”。鄧錫侯更怕孤軍深入被殲,令所部停止攻擊,於通江河右岸按兵不動,所部中上級軍官多到後方輪番休息。劉湘精心拚湊起來的六路部隊已難維持,瀕臨瓦解。8月7日以後,劉湘被迫變攻為守,無力再攻萬源。

與此同時,西線紅31軍、紅4軍一部在南起通江城附近,北至小通江河一線陣地上,多次擊退了敵李家鈺、楊森、範紹增、陳蘭亭、潘文華部的進攻,與敵在西線陣地上形成對峙。7月15日,西線紅軍趁潘文華暫編第2師彭韓部與楊森部交接防地之機,一舉攻占簡家山,直逼通江城下,有力地配合了萬源保衛戰。

紅四方麵軍經過8個月反圍攻作戰,殲敵近40000人,在萬源一線主要陣地上經常保持著5個營的部隊參戰,大量主力部隊處在休整和待機狀態。整個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有利於紅軍反攻的變化。在黨和蘇維埃政府領導下,廣大農民在分得的土地上,把豐收了的穀子和部分早熟的玉米碾成大米和麵粉支援前線,自己卻用野菜和洋芋充饑。婦女會積極為紅軍編織竹麻草鞋。當時有首歌謠就很好地表現了人民擁紅的熱情:“三載長工兩吊錢,上街買回一片棉,媽媽給我做棉衣,我送棉衣紅軍穿”。各縣婦女運輸連還將籌集的糧食和草鞋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1400餘名兵工夜以繼日地加班生產,修好了大批槍械,生產了大量子彈和手榴彈及迫擊炮彈。紅軍糧彈不足的困難得到了緩解。根據地的青壯年積極參加紅軍,紅軍兵員得到了及時補充。時有歌謠極好地反映了根據地人民送親人參軍上前線殺敵的情景:“哥打劉湘就要走,炒盤胡豆煨壺酒,燒酒吃了膽子有,上陣狠狠殺白狗!”所有這些都說明紅軍反攻條件已經具備,反攻時機業已成熟。

8月8日,紅四方麵軍總部在萬源再次召開軍事會議,研究了反攻的主要方向和突破口。決定首先集中兵力從東線開始反攻,擊破敵主力唐式遵第5路,然後再轉師向西,橫掃第1、2、3、4路敵人。張國燾根據宋侃夫從電台偵聽到的情報,提議以青龍觀為反攻的突破口,得到了大家的讚同。會後,紅四方麵軍總部發出通令,嘉獎萬源前線部隊,並向全軍宣告:“乘勝反攻的時機也已成熟了!”

為了奪取反攻初戰的勝利,徐向前多次到南天門、青龍觀一帶勘察地形,並指示紅31軍274團派出偵察組,采取各種手段查明敵人的部署。

青龍觀位於萬源城西南70裏的崇山峻嶺之中,矗立在南天門對麵。青龍觀正麵隻有一條小路,兩側是懸崖峭壁,地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它的東麵是清花溪,山高崖陡,無路可上;山北碗櫃崖、天鵝抱蛋一帶,山勢陡峭,險石林立,青苔長滿石頭,搭腳即滑,峽口風洞,怪聲呼嘯。當地一位60多歲采藥的農民告訴徐向前,這裏有小路可走,懸崖上掛滿了又粗又長的葛藤,穿上腳碼子,帶上鐵鉤長繩,是能夠爬上青龍觀的。據偵察,青龍觀守敵為第6路汪鑄龍師的周建辰旅的兩個團,憑借地勢險要,料定紅軍插翅難上,故防守不嚴。該敵屢遭紅軍痛擊,已是驚弓之鳥,加之給養補充困難,士無鬥誌,且與總指揮唐式遵貌合神離。該敵東麵有第5路主力3個師,西麵是範紹增的第4師。徐向前對敵情、地形進行了反複比較和深入研究,又廣泛聽取了幹部、戰士的意見,決定派一支部隊從山北攀崖而上,實行突破,並迅速向敵縱深發展,配合主力部隊將敵第6路截為兩段,以此動搖敵人整個防線,爾後迅速穿插,,左右卷擊敵人。但是,遠在後方的張國燾看著地圖,打電話給徐向前,堅持要紅軍從青龍觀東麵實施突破。徐向前向他說明了敵我部署和地勢情況後,張國燾仍堅持從東麵突破。這時,方麵軍政委陳昌浩接過電話,表示支持徐向前的意見,張國燾才放棄了錯誤主張。徐向前決定采取夜襲突破,大縱深迂回包抄的戰法,迅速粉碎敵人的圍攻。為此,總指揮部製定了反攻部署:由31軍第93師、4軍第第10、11師及9軍第25、26師共14個團組成第1梯隊,擔任突破敵人防線的任務;由30軍第88師、90師和33軍第99師組成第2梯隊協同第1梯隊向敵縱深發展,迂回殲敵;其餘部隊繼續堅守陣地,相機轉入反攻。奇襲青龍觀的任務,由擅長近戰、夜戰的第93師274團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