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折長征路-四十五、兩種策略之爭
1935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入侵華北和國民黨的賣國活動,使全國人民抗日熱情空氣高漲。一、四方麵軍會師後,麵臨的首要問題是向哪裏發展,在哪裏建立新的根據地。黨中央根據毛澤東的建議,確定了北上創造川陝甘根據地,推動全國抗日高漲的戰略方針。6月15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和中國工農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發表了《為反對日本並吞華北和蔣介石賣國宣言》。這時,敵薛嶽部追擊紅一方麵軍已精疲力竭,北麵的胡宗南部尚未完成堵截部署,東麵的川軍屢遭紅軍重創,一時無力向紅軍發動進攻。紅軍以13萬之眾向北發展,消滅胡宗南的條件已經具備。16日,中革軍委兩次致電在茂縣的張國燾:“今後,我一、四方麵軍總的方針是應該占領川陝甘三省,建立三省蘇維埃政權。”“目前計劃則兄方全部及我野戰軍主力,均宜在岷江以東對於即將到來的敵人新的大舉進攻,給以堅決的打擊,向著岷、嘉兩江之間發展。至發展受阻時,則以陝甘各一部為戰略機動地區。因此,堅決鞏固茂縣、北川、威洲在我手中,並擊破胡宗南之南進,是這一計劃的樞紐”。“以懋功為中心之地區,縱橫千餘裏,均深山窮穀,人口稀少,給養困難,大渡河西岸,直至峨眉山附近情況略同,至於西康,情況更差。”同時,中央電令張國燾率軍北上,乘敵胡宗南主力來鬆潘之前,紅軍沿岷江兩岸北上,攻占鬆潘,爾後可以順利進軍甘南、陝南和川北廣大地區。17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在懋功接見了紅30軍政委李先念詳細詢問了紅四方麵軍和川陝根據地的情況,表示要打回川陝邊去,建立川陝甘根據地。20日,徐向前奉命到懋功向中央陳述張國燾“東扣岷江,南掠天、蘆、灌、邛、大、名”的意見。毛澤東、周恩來等在蘆花接見了徐向前,並指出:今後一、四方麵軍的行動方針,就是北上抗日,建立川陝甘根據地,促進全國抗日高潮的發展。(徐向前《永遠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隨後,毛澤東代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授予徐向前一枚五星金質獎章,以表彰他在中國革命事業中的卓越貢獻。
但是,作為四方麵軍主要領導的張國燾對當時形勢作了錯誤估計,認為革命處於總退卻階段,不同意中央的行動方針。17日,他致電張聞天、朱德、毛澤東、周恩來,提出“占領青海、新疆,首先集主力打。”“暫時利(向)南打進攻。”
18日,張、周、朱、毛針對張國燾的主張,又致電紅四方麵軍領導人,指出:“目前形勢須集中火(主)力首先突破平武,以為向北轉移樞紐。其已過理番部隊,速經馬塘繞攻鬆潘,力求得手。否則兄我如此大部隊經阿壩與草原遊牧區域入甘、青,將感決大困難,甚至不可能。向雅(安)、名(山)、邛(崍)、大(邑)南出,即一時得手,亦少繼進前途。因此力攻平武、鬆潘,是此時主要一著。”20日,又致電張國燾:“從整個戰略形勢著想,如從胡宗南或田頌堯防線突破任何一點,均較西移作戰有利。”並要求張國燾“立即趕來懋功,以便商決一切。”(張廷貴、袁偉《中國工農紅軍史略》第291—2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