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曲折長征路-四十九、 不屈的名將(4)
黃超聽了劉伯承的話,幾次掏出手槍想動武,但都被張國燾製止了。張國燾考慮到:如果傷害了朱德和劉伯承,弄不好就會引起一方麵軍第5、9軍團和四方麵軍內部一場血戰,這無論對四方麵軍還是一方麵軍都是不利的。(楊國宇等《劉伯承軍事生涯》)況且,有這兩個川中名將,可以叫他們與川軍中的舊友進行通融,減少部隊南下所遇到的阻力。大概這些就是張國燾一直不敢加害朱德和劉伯承的一個重要原因吧!劉伯承在1961年的一次談話中說,張國燾組織臨時中央,“我不同意這樣搞法”。張國燾說 :“你不想當總參謀長了?”劉伯承說:“你要做什麼就做什麼吧”。張國燾說:“那你馬上辦交代”。劉伯承交代完了工作,張國燾就撤銷了劉伯承的總參謀長職務,調到紅軍大學當校長,實際上是軍事教員。接著,張國燾又要劉伯承製定一個南下作戰計劃,限兩小時完成。兩小時整,劉伯承完成了南下作戰計劃,然後就離開紅軍總部到紅軍大學工作去了。
張國燾見朱德和劉伯承都不支持他,心裏很惱火,又不便發作,於是陰沉著臉,宣布成立“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央政府”、“團中央”, 並設立了“紅色中華社”,由郭潛(後叛變)擔任主編,負責編輯出版“臨時中央”的機關刊物;還成立了“中央黨校”、“紅軍大學”。他還以“中央”名義,致電毛澤東、周恩來等:“以後不許再冒用中央的名義”。他在會上以多數通過的名義形成了“決議”,公開宣布毛澤東、周恩來、博古、洛甫(張聞天)應撤銷工作,開除中央委員及黨籍,並下令通緝。楊尚昆、葉劍英應免職查辦。(注:範碩《壯麗史詩的一個篇章》)接著,他宣布了“臨時中央”的名單,主席由張國燾擔任。為了掩人耳目,“臨時中央”成員除了四方麵軍一些幹部外,張國燾還強行將朱德、劉伯承、董振堂、羅炳輝、邵式平等紅軍司令部和紅5、9軍團的主要領導幹部列入“臨時中央”;他還任命王明為中央委員,並把紅四方麵軍及川陝省委的領導人也塞進中央委員會,同時還將彭德懷、林彪也列入中央委員。為了借重朱德的聲望,張國燾宣布朱德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
朱德堅決反對張國燾這種錯誤做法,嚴正表示:“那個要不得,你這個中央是非法的”。“你這種做法我反對。我們要接受黨中央的領導,不能反對中央,不能當你這個‘委員’、那個‘委員’。我按黨員的規矩保留意見,仍以總司令的名義做革命工作”。(陳友群《力挽狂瀾,反對分裂——記長征中朱德反對張國燾的鬥爭》。)
但是,張國燾對朱德仍不死心,以最後通牒的語氣道:“我再給你點時間考慮考慮,如果你仍然不服從這個命令,我就槍斃你!”
朱德大義凜然地說:“你要槍斃就槍斃,這我無法阻止你。但我絕不接受你的命令!”(注:哈裏森·索爾茲伯裏《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第362頁。)
徐向前不讚成張國燾的做法,又見朱德、劉伯承在會上反對張國燾的那一套無效,就隻好用沉默不語來抵製。會後,張國燾找他談話。徐向前表示不讚成張國燾的這種做法。他說:“黨內有分歧,誰是誰非,可以慢慢地談,總會談通的。把中央罵得一錢不值,開除這個,通緝那個,隻能使親者痛,仇者快,即使中央有些做法欠妥,我們也不能這樣搞。現在弄成兩個中央,如被敵人知道有什麼好處嘛!我的主導思想是希望團結,不要感情用事,免得越弄越僵,將來不堪收拾。”但是,張國燾根本聽不進,徐向前的勸告,反而以列寧反對第二國際,成立第三國際的事例來為自己辯護。(徐向前《曆史的回顧》第460頁。)後來,徐向前就隻管在前方打仗。總部晚上找他開會,他往往借口“疲勞”不出席會議,以此來抵製張國燾的錯誤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