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悲壯西路軍-五十六、西渡黃河(1)(1 / 2)

第六章 悲壯西路軍-五十六、西渡黃河(1)

1935年底,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林育英 (又名張浩)從莫斯科回到陝北,他向中共領導人轉達一條信息:他動身前,曾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主力紅軍可向西北及北方發展,並不反對靠近蘇聯。1936年8月12日張聞天、林育英、周恩來、王稼祥、彭德懷、凱豐、毛澤東致電朱德、張國燾、任弼時的電報中,對“打通蘇聯”提出了更加明確具體的方針和部署:12月起,三個方麵軍中以一個方麵軍保衛陝甘寧蘇區並策應東北軍對付蔣介石之進攻,以兩個方麵軍乘結冰渡河消滅馬鴻逵,占領寧夏,完成打通蘇聯任務。1936年9月14日,林育英(張浩)、洛甫、周恩來、博古、毛澤東給朱德、張國燾、任弼時的《胡宗南部的活動情況及我軍占領寧夏的部署》的電報中說:“國際來電同意占領寧夏及甘肅西部,我軍占領寧夏地區後,即可給我們以幫助。”並確定由一、四方麵軍執行這個任務。

三軍勝利會師以後,陳昌浩、徐向前非常注意四方麵軍與中央的關係。10月20日,徐向前、陳昌浩電告張浩、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林彪、李維漢、凱豐、彭德懷等中央及一方麵軍主要領導:“四方麵軍北進以來,得到黨中央、軍委直接領導,及一方麵軍會師以後,士氣大增,萬眾一心,正堅決執行中央的正確路線與一切,學習一方麵軍模範經驗,努力學習統一戰線策略,嚴肅黨政工作,開展思想鬥爭,力求戰術與組織工作之進步。當此抗日救亡運動開展,三大主力紅軍會合,並有把握速達吾黨之策略戰略目的,弟等望各同誌時常指示工作,弟等將用一切努力完成上述給我之任務。不盡欲言,特此布禮並均好。”

不久,一方麵軍西征軍總指揮彭德懷在同心縣就通過電話向張國燾介紹了敵情和對東北軍的統戰工作,希望張國燾能以主力繼續北進。毛澤東與周恩來認為,3個方麵軍彙合了,寧夏戰役問題迫在眉睫,應叫彭德懷考慮寧夏作戰問題,並且做了作戰部署。

10月11日,中革軍委發布了《十月份作戰綱要》,要求紅軍經過短期休整和準備後,集中三個方麵軍主力,在西(安)蘭(州)大道以北,黃河以東地區殲滅敵人,然後奪取寧夏,鞏固和擴大以陝甘寧邊區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從西北方靠近外蒙古,並打通與蘇聯的國際交通線,以便獲得物資援助,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紅四方麵軍的兩個軍、紅二方麵軍全部和陝甘寧軍區獨立師組成向南防禦部隊南向西蘭通道地區,形成扇形運動防禦,拒阻南敵的進攻;一個軍進至靖遠、中衛地區,選擇渡河地點和造船;以3個軍會同一方麵軍主力北上,奪取寧夏,爾後以兩個軍會同紅二方麵軍向南打擊北援之敵。同日,中央和軍委給各方麵軍絕密件並注明“閱後付火”稱:“攻寧部隊準備以一方麵軍西方野戰軍全部及定鹽一部,四方麵軍之3個軍組成之,其餘兩個軍及二方麵軍全部,一方麵軍之獨4師組成向南防禦部隊,可能與必要時,抽一部參加攻寧。”毛澤東估計到張國燾不會按照中央的寧夏戰役計劃指揮部隊,還要出偏差,於是告訴彭德懷作最壞的打算,要“充分注意個別同誌之可能的動搖性。準備在無別部參加時,野戰軍單獨執行冰期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