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節 突破三八線 01(1 / 3)

第六章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三節 突破三八線 01

第三節 突破三八線

“哪裏需要硬碰硬,他就剛直不阿;哪裏需要說服教育,他就苦口婆心;哪裏需要個人的示範,他就以身作則。”

李奇微不是狂妄無邊的麥克阿瑟,也不是過於謹慎的沃克。

張財書突然坐了起來,他把身體橫過來,順著斜坡向著剩下的地雷滾了過去,地雷爆炸的聲音不斷地響了起來……

“他們隻有一個念頭,就是逃的離中國軍隊越遠越好。”

有時候一個簡單的人事變更,就會對一段曆史產生重要的影響。朝鮮戰爭就是一個例子。

1950年12月23日晚,時年五十五歲的美國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中將正在美國國內的邁爾堡和陸軍的老朋友們一起喝酒。

李奇微1917年畢業於西點軍校時,校長正是麥克阿瑟。不過李奇微對這個自大狂的校長並不感冒,麥克阿瑟“誇大其詞和自吹自擂的惡習”和“把子虛烏有之事歸功於己的癖好”讓李奇微敬而遠之。許多年輕的軍官將自己新穎的思路報告給麥克阿瑟,麥克阿瑟當麵不露聲色,轉過身來卻對自己“新的天才的戰略構思”大吹特吹,讓那些沒見過世麵的小軍官們瞠目結舌,目瞪口呆。李奇微在他後來的回憶錄《朝鮮戰爭》中是這樣形容麥克阿瑟的:

“麥克阿瑟好出風頭……這就驅使他在每次有他的地麵部隊參加的登陸行動和發起主要攻勢時,都願意在大庭廣眾之前擺出一副真正的現場指揮官的架勢。他有意培養清高孤傲之情,仿佛這是天才的特征,直至它變成一種格格不入的東西……這使他失去了一名司令官從他的部屬那裏得到批評意見和中肯評價的機會。他剛愎自用的性格有時會使他不顧淺顯的邏輯而堅持一意孤行,他對自己的判斷深信不疑,使他產生一種一貫正確的預感,並最終導致他抗命不從……。”

在美軍高級指揮官中,李奇微素以“堅強意誌和指揮才能”著稱,是美軍高層的中堅。

一陣清脆的電話鈴聲響了起來,李奇微抓起了話筒,電話裏傳來了柯林斯將軍急促的聲音:“馬特,出事了,沃克死了!你馬上趕到五角大樓來開會。”

開完會後,李奇微回到家裏,他寫了一份遺囑,然後,他和他的夫人及孩子照了一張全家照。

告別家人之後,他又接到陸軍參謀長柯林斯的電話,詢問他是否需要參謀人員的陪同,李奇微說:“不,我一個人走。這是聖誕節,就連光棍漢也會有自己的安排。”

作為美國陸軍負責作戰的副參謀長,李奇微曾在五角大樓裏每天對著朝鮮地圖辦公,對朝鮮地理環境的熟悉,對於他來說就像自己家裏的庭院深深。

到達東京的第二天,12月26日上午9時,李奇微拜見了此時已經麵色疲憊、情緒沮喪的麥克阿瑟。奇怪的是,當時的麥克阿瑟給李奇微留下了難得的好印象,李奇微後來回憶道:

“麥克阿瑟將軍造詣很深,言談簡潔,我想問訊的幾點,毫無遺漏的談到了。他好像很懂得談心術。他具有領導才能,思路敏捷,能巧妙抓住任何事物的本質並進行通曉順暢的解釋,即使頭腦最遲鈍的人也能得到要領。盡管他可能暴露出一些弱點,但他仍不愧是一位偉大的軍人,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一位胸懷廣闊的領袖……”

在拜會中,麥克阿瑟痛罵美國空軍在朝鮮表現得很一般,是一群“飯桶”,他告訴李奇微“別指望他們這些狗東西”。至於漢城,“有可能守就守”。他還告訴李奇微:“馬特,我想你一定明白,我們在朝鮮遇到的是什麼?戰爭!戰爭中最寶貴的是什麼?是勝利!不用說,軍事上的勝利可以加強我們在外交上的地位,可令人擔心的是,我們在戰場上無所事事,而聽任一些政客在外交途徑上尋求出路,那還要我們這些軍人幹什麼?”

李奇微表麵上不露聲色,內心裏卻極度反感:勝利了功勞總是自己的,失敗了總是有無數的借口,如果事情都是政客們搞糟的,那麼仗是誰打輸的呢?

“誰都知道,共產黨中國南部的大門敞開著,如果讓福摩薩(中國台灣)的中國軍隊向大陸發起進攻,會大大減輕我們在朝鮮的壓力。我曾多次就此向華盛頓提出過建議,但是,他們都不予采納。”此時,盤踞台灣孤島的蔣介石已經第二次向麥克阿瑟提出派遣國民黨軍入朝參戰,國民黨特務在麥克阿瑟的默許下已經遍布朝鮮戰場。杜魯門當然不敢放蔣介石出籠,但麥克阿瑟卻認為這導致了他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