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節 “謝烏勒!謝烏勒!”02(1 / 3)

第六章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七節 “謝烏勒!謝烏勒!”02

1952年7月,彭德懷主持軍委的日常工作後,在一次作戰會議上講了他在誌願軍1951年攻占漢城又打到三七線時的心情,他說:

“我打了一輩子仗,從來沒有害怕過,可是當誌願軍越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三七線後,我環顧前後左右,確實非常害怕。當時倒不是考慮我個人的安危,而是眼看著幾十萬中朝軍隊處在敵人攻勢的情況下,真是害怕得很。我幾天幾夜睡不好,總想應該如何擺脫這種困境。我軍打到三七線後已向南推進了幾百公裏,本來後方的物資供應線就很難維持,這時敵人更派飛機對我運輸線天天猛烈轟炸,使誌願軍的各種物資、糧食、彈藥的供應十分困難。空中有敵人飛機炸,地麵對著美軍的坦克和大炮,左、右沿海是美軍的艦隊,敵人不下船就可以把炮彈打過來。加之時值寒冬臘月,到處冰天雪地,戰士們吃不飽穿不暖,非戰鬥減員日益增多。在這種嚴重的情況下,誌願軍隨時有遭厄運的可能。我不能把幾十萬軍隊的生命當兒戲,所以必須堅決地停下來,不能再進,並做好抗擊敵人反攻的各種準備。”

能夠讓身經百戰、在血火硝煙之中滾打出來的彭德懷心驚膽戰的局麵那可是非同小可的。但是在當時,能夠像彭德懷那樣保持清醒頭腦的人並不多。據當年擔任誌願軍政治部主任的杜平回憶:

誌願軍突破三八線以後,“勝利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新的思想問題 ——輕敵速勝思想高漲,以致出現了某些戰略意見中的分歧。第一、二次戰役為什麼不乘勝追擊的問題,在新攻勢中更為突出了。有的說,敵人速跑,我應速進,不乘勝追擊,沒有見過這種打法。有的說,美國已有從朝鮮撤退的打算,應乘勝把它趕下海去。對這種戰略上的分歧意見,彭總很重視。一方麵向毛澤東主席報告,一方麵要我們認真總結經驗,用事實說明第三次戰役‘沒有追敵是一個勝利’。”

敵人也沒有閑著。近一個多月以來,通過身體力行的垂範和一係列的措施,李奇微初步穩定了軍心。美軍軍官和士兵們都認識到:沒有船來接他們回家,除了在朝鮮呆下去之外,他們沒有別的出路。

除了全力以赴地整頓患了精神陽痿症的第8集團軍外,李奇微還利用自身良好的運輸條件,迅速從美國本土及駐歐、駐日的部隊中,抽調了大批老兵補充其在朝部隊,並且加強了坦克和野戰炮兵,改善了後方供應。並將正在休整的美第10軍調至三十七度線附近,加入了第一線的作戰序列。

李奇微恢複了實力,兵力相對集中,地麵部隊兵員已達二十五萬人,超過了當麵中朝軍隊的前線兵力。

時機成熟,李奇微要動手了!1月5日,當中國軍隊占領漢城後,在參謀會議上,李奇微把他手下的軍官們集合起來講話,表明了他將要采取的新戰術:

“美國步兵的老祖宗如果知道第8集團軍現在這副樣子,一定會氣得在墳墓裏打滾兒的!

軍事入門書告訴我們,遵照的第一原則是‘盡快地與敵人接觸’,我和諸位都要學習這一點。

下達命令!立即派出偵察部隊!而且,一旦同敵人接觸,就要像狗一樣咬住,決不能放過。在敵人暴露其位置和兵力之前,必須捅一捅和刺激他們一下。每天都要捕捉和消滅敵人潛入的偵察員。我不希望我的部下出現回答‘不知道這條小路通向什麼地方’的軍官。”

“為了恢複第8集團軍的榮譽,我要求全軍軍官必須以身作則。指揮官的任務是要走到最危險的戰鬥場所。戰鬥一開始,我希望師長和進行戰鬥的第一線營長們在一起,軍長和第一線的團長們在一起。如果你們有文字工作要做,可以晚上再做。在白天,槍炮聲大作之處,才是你們應該去的地方!

……美國的國威和信用,關係到朝鮮的命運。避免失敗的唯一方法就是拿出勇氣來!把赤色中國洗成白色!占領幾平方英裏的土地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把中國人殺死!要尋找各種機會嚴懲中國人!尋找伏擊他們的機會!把強大的部隊埋伏在側翼,突然發動猛烈攻擊,把中國人殲滅!”

“……你們再看看中國軍隊,他們總是在夜間行軍,他們習慣於過清苦生活,甚至吃的是生玉米粒和煮黃豆,這對你們來說,簡直是飼料,簡直是不可忍受的!他們能用牛車、騾馬和驢子來運送武器和補給品,甚至用人力肩扛背馱。可我們呢?我們的軍隊離開了公路就打不了仗,不重視奪占沿途高地,不去熟悉地形和利用地形,不願意離開汽車,結果連汽車帶人一塊兒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