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戰爭的螺旋——第四次戰役-第一節左右為難的美國人
第七章 戰爭的螺旋----第四次戰役
第一節 左右為難的美國人
“大多數戰略進攻隻能進行到它的力量還足以進行防禦以等待媾和的那個時刻為止。超過了這個時刻,形勢就會發生劇變,就會遭到自己力所難拒的還擊,進攻者就背上了債務。而這種還擊力量通常都比先前進攻者所使用的力量更為劇烈,我們把這個時刻叫做進攻頂點。”
——(德)卡爾﹒克勞塞維茨《戰爭論》
曆史的時針走到了1951年1月---在中朝軍隊接連舉行了三次戰役後,美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
1月6日,杜魯門簽署了增撥二百億美元國防費用的法令,使美國年度軍事預算一下子上升到了四百五十億美元,較上年度增加了百分之八十;同時將征兵年齡從十九歲擴大到了十八歲,並延長了服役年限;將國民警衛師編入現役,並加緊後備部隊的訓練;大力增加軍工生產,要求每年生產五萬架新式飛機和三萬五千輛坦克。
美國人開始全麵強化戰爭機製,積極擴軍備戰。
在這一段時間裏,從華盛頓到東京,無線電波在不斷地來回傳遞著電文,我們可愛的麥帥依然在固執地繼續和杜魯門打著口水仗。此時,麥克阿瑟已經從一個極為樂觀的“冒險主義者”,一躍而變成了一個充滿著失敗情緒的“逃跑主義者”,他在給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電報中說,“聯合國軍”已經完成了其最初的使命,他們把北朝鮮軍隊趕出了南朝鮮。“聯合國軍”從未被打算用來“同中國軍隊交戰”。在以一番悲觀的調子對朝鮮局勢進行了評價之後,他繼續說:
“長期艱苦的作戰已使得部隊精疲力竭,而一些可恥的宣傳則使他們更加感到痛苦。一些宣傳機構曲解了撤退行動,並對官兵的勇氣和戰鬥素質妄加責難。官兵的士氣勢必嚴重影響他們的戰鬥力。而要想讓官兵們心甘情願地麵對戰爭危險,必須向他們清楚地解釋要他們以生命換取時間這一政治基礎,並讓他們充分理解這一基礎的必要性。”
在電文最後,他甚至要挾華盛頓,對繼續留在朝鮮這一點,必須馬上作出決定:要麼把戰爭擴大到中國大陸,要麼就撤出朝鮮。讓華盛頓非常惱火的是這封電報中竟然有這樣咄咄逼人的句子:
“……因此,我的疑問是,目前美國現行政策的目標究竟是什麼?是在不明確的有限時間內盡可能地保持在朝鮮的軍事地位,還是在能夠實施撤退時就盡快撤離,以盡量減少損失?
正如我前麵所指出的那樣,在受到非同尋常的限製和被迫麵臨種種困難的情況下,本軍在朝鮮的軍事地位是難以保證的,但是它能堅守一定的時間,直至全軍覆沒,如果壓倒一切的政治考慮要求這樣做的話。”
寫到這裏,筆者也有一點責怪麥克阿瑟了,難道老麥克不理解 ——事實上隻要有那麼一點點可能性,美國人就要在朝鮮撐下去嗎?至於撐多久,能撐多久算多久!但這些話能由華盛頓說出來嗎?
在白宮和五角大樓坐辦公室的官僚們都是政壇老手,豈能看不透麥克阿瑟的小把戲?在1月12日召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國務卿艾奇遜尖叫道:
“這是一份留給後人看的文件,如果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文件的話。其目的不僅是在於一旦局勢惡化時可以使麥克阿瑟免受指責,而且還向華盛頓盡量施加壓力,以使之後退,轉而接受他擴大戰爭的建議……無需任何證明,我完全相信這位將軍已桀驁不馴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而且對其總司令的意圖基本上不忠順。”
老成持重的國防部長馬歇爾五星上將也是一針見血:“一個將軍埋怨他的部隊士氣之日,便是他應當檢查他自己的士氣之時。”
唉,真是拿這個老混蛋沒辦法!忍著心中的厭惡,杜魯門連續走了幾步棋。
他首先給麥克阿瑟發去了一封冗長的私人電報,電報中說,總統一直認為,隻要將軍理解了美國對外政策的原委,他就會停止對總統的批評。總統聽說了一些傳聞。說麥克阿瑟將軍的左右侍從擋了他的一些電報,很多重要文件根本到不了他的辦公桌上。為此,總統不得不發來這封冗長的電報,以使他“跟上美國的對外政策”。
同時,杜魯門還派出了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和空軍參謀長範登堡前往南朝鮮實地考察,看看戰場形勢是否真如麥克阿瑟所說那麼糟糕。
最後,杜魯門放軟了身段,向中國求和了!由於害怕中朝軍隊南進,杜魯門政府利用聯合國通過了一個先停火後談判的五步建議並轉交中國。
由於對中國方麵的嚴重困難還不十分了解,不但美國的盟友們普遍對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做出了過高估計,連美國政府內部也吵成了一鍋粥。1月11日,聯合國大會主席安迪讓、印度代表勞氏和加拿大代表皮爾遜等組成的停火委員會提出了一個新方案,其內容為:
(一)立即安排朝鮮停火;
(二)舉行一次政治會議以安排恢複和平所應采取的進一步措施;
(三)外國軍隊分階段撤出朝鮮,並采取措施以實現聯合國關於建立統一政府的決議。
(四)在實現第三條步驟之前,製定出管理朝鮮和確保朝鮮和平與安全的臨時性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