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五次戰役——鐵血的較量-第二節“一瓶牙膏主義”01(1 / 3)

第八章第五次戰役——鐵血的較量-第二節“一瓶牙膏主義”01

第二節 “一瓶牙膏主義”

誰不想大顯一番身手,為鴨綠江後麵的祖國、為身後的祖國人民奉獻上勝利的捷報呀!

中朝聯軍投入這麼強大的力量往前一拱,美國人還能在朝鮮半島站得住腳嗎?

在中國軍隊的盲目樂觀中,巨大的危險正在悄悄孕育著……

早在李奇微的“撕裂者行動”開始的3月中下旬,彭德懷和鄧華、洪學智、解方、杜平等人就開始商議第五次戰役的反攻計劃了,而韓先楚仍在前方部隊沒有回來。

彭德懷的意圖是當敵人一越過三八線時,就實施全線反擊。而鄧華、洪學智等人這一次則罕見地和彭德懷有了意見分歧。洪學智代表大家先談了意見:“放敵人進至鐵原、金化地區再打比較好。如果在鐵原、金化南麵打,我們一出擊,敵人一縮,不容易達到成建製地消滅敵人的目的。放敵人進至鐵原、金化一線突出部,我們攔腰一截,容易解決問題。同時,剛入朝的部隊也可以有更充裕的準備時間。”

彭德懷馬上說:“我們不能再退了,把敵人放到這一線來壞處很多,鐵原以北是平康大平原,是很大的開闊地,敵人坦克衝進來,對付起來很困難。另外,讓敵人打進來,物開裏那兒還儲存了很多糧食、物資,怎麼辦?不行,不能把敵人放進來,還是得在金化、鐵原以南打……。”

這時,鄧華也表示同意洪學智的意見。解方和杜平也發了言,都認為把敵人放進來打更好一些。

彭德懷有點不高興了:“那麼,物開裏的物資怎麼辦?”他問道。

“這好辦,我保證兩夜之內將它全部往北搬完。”洪學智大大咧咧地打了保票。

彭德懷則嚴肅地問:“這個仗你們到底還想不想打啦?”

眾將領都沒想到彭德懷會說出這樣一句話,全場一時靜了下來。頓了頓,洪學智又說:

“老總,打還是要打的。我們是做你的參謀的。參謀的責任是提建議,意見是供你下決心參考的。老總是戰場統帥,最後的決心還是老總下。”

鄧華也說:“老總,你不是讓我們提看法嗎?我們就是這麼看,采納不采納由老總定。老總定了的,我們堅決執行。”

沉思良久後,彭德懷還是按自己的想法起草了作戰方案。

吃完午飯後,鄧華他們走了,趁著這個機會,洪學智又一次向彭德懷進言:“老總啊,當參謀的,有三次建議權,我已經向你提了兩次建議,現在他們都走了,我再向你提最後一次建議,最後由你決定。”接著他把自己的想法又詳細地解釋了一遍。

但是,由於當時擔心敵人有從我側後登陸的危險(當時已經傳來了美軍要在中國軍隊後方搞一次大規模登陸的情報),彭德懷沒有采納洪學智、鄧華等人的意見。

4月6日,上甘嶺誌司內將星閃爍。在朝鮮金化郡上甘嶺的一個金礦洞裏,誌司召開了誌願軍黨委第五次擴大會議,各路將領濟濟一堂,研究、部署第五次戰役。

參加會議的人有:彭德懷、鄧華、樸一禹、洪學智、韓先楚、解方、杜平,還有剛趕上來的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宋時輪,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誌、政委李誌民,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副政委杜義德等人。

在會上,彭德懷總結了前四次戰役對敵作戰的基本經驗,並傳達了黨中央和毛澤東關於“戰爭準備長期,盡量爭取短期”的總方針,分析了戰場形勢,明確了我軍戰役企圖、決心以及戰役發起的時機。他說:我軍要實行輪番作戰,改善誌願軍裝備,加強後勤機構,努力準備空軍、裝甲兵部隊參戰,盡量爭取短期結束戰爭。

請注意,“戰爭準備長期,盡量爭取短期” ——其實,此時不但毛澤東,就是親臨戰場的彭德懷此時偏重的重點也還是在那個“盡量爭取短期”上。彭德懷希望用剛入朝的新銳部隊給美軍以狠狠一擊,他打算用楊得誌十九兵團、王近山第三兵團和已休整完畢的宋時輪第九兵團為主力發起第五次戰役,而最早入朝、在西線一直堅持了四個戰役的六個軍將不再參加第五次戰役。

當各軍主管發表意見時,會場氣氛十分活躍。各位兵團司令剛剛進入戰場,都是摩拳擦掌,鬥誌高昂,誰不想大顯一番身手,為鴨綠江後麵的祖國、為身後的祖國人民奉獻上一份勝利的捷報呀!

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恨恨不已地發了言:“我們兵團入朝隻打了第二次戰役,那狗日的陸戰1師本來是手到擒來的甕中之鱉,沒想到老天爺不長眼,零下四十度凍得我們連伸手的勁兒都沒有了,讓陸戰1師白撿了一條狗命。我們一直在東線休整,誌司幾次要調我們回國,戰士們不依,都不服這口氣,天氣冷了沒辦法,天氣暖和了,非替犧牲的戰友們報仇不可!”

第九兵團雖然打垮了美軍最凶悍的陸戰1師以及美步兵第7師,但九兵團從軍官到普通戰士,無不覺得這一仗打得窩囊,要不是他娘的天氣酷寒,缺吃少穿,陸戰1師它還能飛到天上去!哼!

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誌也同樣是情緒熱烈,鬥誌昂揚。楊得誌,1911年1月出生於湖南醴陵縣南陽橋(今株洲市),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井岡山反“圍剿”鬥爭、中央蘇區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及紅軍長征,後又先後參加了直羅鎮、東征、西征、山城堡、平型關、上黨、張家口、正太、清風店、石家莊、平津戰役、新保安、太原、蘭州等著名戰役,久曆沙場,身經百戰。毛澤東上井岡山時,楊得誌就是紅軍老骨幹,在紅軍長征的時候他更是開路先鋒,誰不知道長征路上的紅一團呀?甚至連金日成見了楊得誌都說,這是指揮十八勇士強渡大渡河的紅一團團長吧。他和楊成武、楊勇並稱為“三楊”,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鬥序列中的著名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