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朝鮮戰場上的“絞肉機” ——上甘嶺戰役-(六)上甘嶺,美國人不願聽到的名字(1 / 3)

第十章朝鮮戰場上的“絞肉機” ——上甘嶺戰役-(六)上甘嶺,美國人不願聽到的名字

(六) 上甘嶺,美國人不願聽到的名字

機敏的希金斯立刻接口道:“謝謝你,部長先生,你在這裏說了實話……”

秦基偉:“所有這些,灼痛了西方人的視野。對於中國人,他們應該重新認識了,必須刮目相看了…… ”

吳安良將軍:“從那(注:指上甘嶺戰役)以後,王司令再也沒有給我開過以前的那個玩笑……一次也沒有。”

西半球的美國,華盛頓,五角大樓。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洛維特正在舉行一場記者招待會。

一個記者問道:“你們在上甘嶺又發動了一次攻勢,據說損失慘重,是這樣嗎?”

洛維特說:“我們也有打勝的時候。”

眾人聞言哄堂大笑。記者貝卻笛接著問道:“打敗了,是不是要回到談判桌上來呢?”

洛維特:“我們從來都沒有離開過談判桌。”

《紐約先驅論壇報》女記者瑪格麗特﹒希金斯說:“可板門店隻剩下了清掃夫。”

洛維特:“打掃幹淨房間,就有人回去了嘛。”

眾人又笑。希金斯繼續問道:“你對於對方指控你們屠殺巨濟島戰俘一事有何解釋?”

洛維特:“你指的是杜德將軍簽字的事嗎?”

“那已經沒有意思了。”希金斯盯著洛維特的眼睛:“我是說,在光天化日之下用坦克、火焰噴射器進攻集中營,一次就殺害四十一個戰俘的事,確切地說,是第七十六號戰俘營。”

洛維特避開希金斯的目光,推諉道:“我沒有得到確切報告。”

記者貝卻笛:“可是國際紅十字會有調查報告。就連我們的盟友英國的《雷諾新聞》都說:人們再也不會相信美國所說的戰俘們不願回祖國的謊言了,美國的戰俘甄別一說,已經開始臭氣熏天起來。”

洛維特:“我不喜歡文學的誇張。”

希金斯:“我也一樣,我喜歡科學,統計表格上的數字,你不會心驚嗎?”

洛維特:“你好像不是美國的記者。”

希金斯針鋒相對地:“我是上帝的記者。”

洛維特:“聯合國拒絕遣返戰俘,從軍事上來說,也是適當的,因為很多戰俘是由‘聯合國軍’宣傳人員勸導而背叛的,因此,如果再強迫他們遣返,我們便會失掉信用,也將損害聯合國心理戰爭方麵的努力。”

洛維特口中所說的所謂“聯合國軍”“宣傳人員”,其實就是台灣蔣介石和南韓李承晚集團派去的特務,那麼,他們是怎樣“勸導”戰俘的呢?

一批批美國憲兵手持刺刀對著戰俘們的胸膛,美、李、蔣特務握著匕首、扛著大棒站在俘虜的身旁,逼著俘虜們逐個在已經寫好的“拒絕遣返”的請願書上按手印,誰敢不從輕則棍棒交加,毒打一頓,讓你“再考慮一次”,或者當場打暈,拉著毫無知覺的戰俘的手摁上手印;重者當場打死,殺一儆百……

洛維特一語道破了天機,讀者隻需將其話中的“勸導”二字改為“脅迫”,即可明了這些醜惡的自由女神像下所謂“人權衛士”的卑劣程度。直到今天,美國比較正派的曆史學家們還是不願提起朝鮮戰爭中美國是如何對待中朝戰俘的……

機敏的希金斯立刻接口道:“謝謝你,部長先生,你在這裏說了實話。這就是說,不願回中國和北朝鮮的戰俘,並非本意,而是我們策反的結果,請問,這符合日內瓦公約的準則嗎?”

洛維特:“我不打算就這個話題談下去了,我不是板門店的談判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