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飛龍在天-(三) 最後的空戰(1 / 2)

第十一章 飛龍在天-(三) 最後的空戰

(三) 最後的空戰

誌願軍空軍針鋒相對,決心打贏最後的空戰,把榮譽保持到底。

果然,試飛員小組的空中圍獵行動十分危險。

朝鮮戰爭的最後幾個月,空戰更加激烈。誌願軍空軍在血與火的錘煉中飛速成長,技術、戰術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早在1951年10月,空聯司就派出了幹部,到鞍山蘇軍第64殲擊航空兵軍學習夜間飛行。至1952年底止,全空軍已有二十八名飛行員掌握了夜間簡單氣象條件下的作戰技能。

1953年1月15日,空2師第4團分出八架拉-11活塞式殲擊機,組成了一個夜航大隊,由副團長王天保率領,從上海轉場至遼陽機場參戰。

1953年3月21日,空4師第10團也成立了一個噴氣式殲擊機夜航大隊,由八架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組成,在副團長侯書軍率領下,從遼陽轉場至大東溝機場參戰。

5月30日淩晨二時,在安州地區上空,第10團夜航大隊副團長侯書軍首開紀錄,發現並擊落了美遠東空軍夜航大隊的一架F-94超氣候噴氣式戰鬥機。

這也是新中國空軍第一次在夜戰中擊落敵機。

在朝鮮戰爭期間,空4師共擊落敵機六十四架,擊傷二十四架,戰績僅次於空3師。

朝鮮戰爭結束後的1956年3月,空4師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殲擊航空兵第1師,在國土防空作戰和空軍航空兵現代化建設中屢立功勳,是目前空軍唯一對外公開番號的殲擊航空兵部隊。

1953年6月,由於停戰談判簽字在望,空戰更趨激烈。敵人顯然希望在達成停戰協議之前,轟炸水庫、鐵路等重要目標,使北朝鮮的農業生產、交通運輸難以恢複,從而造成己方在停戰談判簽字時的有利地位。

誌願軍空軍針鋒相對,決心打贏最後的空戰,把榮譽保持到底。

6月13日下午,美遠東空軍出動二百五十架混合大機群向鴨綠江一線進襲,誌願軍空軍五十六米格-15殲擊機奉命起飛,在蘇軍第64殲擊航空兵軍的配合下,在鐵山地區上空截住了美機去路。

空戰打得很激烈,美遠東空軍機群遭遇頑強截擊,無法實現原定意圖,被迫放棄任務南逃。

6月19日、6月24日、7月16日,美遠東空軍連續出動超過一百架的大機群向北進犯,與誌願軍空軍和蘇軍航空兵進行了大規模空戰,中、蘇方都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7月19日,美遠東空軍出動了兩個機群襲擊南新州和義州機場,遭到猛烈反擊,無功而返。當日下午3時,美遠東空軍又出動了由一百六十八架飛機組成的大機群,再次偷襲這兩個機場。

誌願軍空軍司令員聶鳳智采取了多梯隊連續出擊的戰法,實施反擊。空戰結果為:擊落美機一架,擊傷兩架,戰績為三比零。誌願軍空軍無一損失。

這次空戰也成為了誌願軍空軍在朝鮮戰爭期間參加的最後一次空戰。

從6月中旬到7月27日停戰談判簽字為止,誌願軍空軍共戰鬥出動一百一十七批九百九十四架次,其中三十九批次與敵機發生空戰,共擊落敵機二十五架,擊傷五架。

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蘇軍第64殲擊航空兵軍也取得了輝煌的戰果:

殲擊航空兵擊落敵機一千一百零六架(其中夜間擊落三十架),擊傷三百三十五架;高射炮兵擊落敵機二百一十二架,擊傷十架。兩者相加,其戰果為共擊落敵機一千三百一十八架,擊傷三百四十五架。

蘇軍被擊落飛機三百四十五架,犧牲飛行員一百二十名,其他人員犧牲一百七十九人。

在朝鮮戰爭中,蘇聯空軍還幹了一件挺牛氣的事兒。

由於戰爭中交戰雙方都使用了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為了在作戰中贏得勝利,雙方都急於摸清對手的技術底細,而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搞到一架真正的戰鬥機。

美國空軍的F-86“佩刀”式戰鬥機是當時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飛機,其最大平飛速度為1102千米/小時。而蘇聯空軍的米格-15戰鬥機最大平飛速度為1078千米/小時,和F-86極為接近。在滾轉和轉彎速率上F-86“佩刀”式勝出一籌,但米格-15在加速性、爬升率和最高升限上均占上風,加上兩門23毫米機炮和一門37毫米機炮,火力明顯比F-86配備的六挺12﹒7毫米機槍強的多。可是F-86戰鬥機的火控性能更好,其AN/APG-30雷達機炮瞄準具使用更方便,精度更高。

美軍的F-86戰鬥機參戰前,蘇軍的米格-15占據了極大的優勢。盡管美軍的P-51“野馬”螺旋槳戰鬥機使出了渾身解數也不是米格-15的對手。美國共和公司的F-84和洛克希德公司的F-80雖然是噴氣機,但它們采用平直翼設計,速度比米格-15低了大約160千米/小時,也經常落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