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攻城拔塞(2 / 3)

至於那道乍一聽上去,讓人覺著不思進取,很違背武士道原則的命令,其實也用得很高明,瓦溢口雖也算是個險地要地,畢竟比不得兩邊盡是石山險峰,中間隻有一條山路貫通其間的茹越口的地形有利,若是在防守戰之初,又把兩個大隊的兵力給丟下在那裏,對掐住了製高咽喉,卻也成了一支孤軍深入的中平支隊而言,在實質戰力方麵的損失是無可估量,也是無法彌補的。

盡管,中平自認為他已經做了,在這種不利情況下,他所能做的一切,可鬆井乙三所統率的那兩千餘日軍士兵的命運,還是因為他的做法不夠徹底,失了最後收縮的機會,任是‘天照大嬸’親來也無法更改了。

事實上,鬆井乙三在向中平發出的告急電文時,其對中方軍隊的火力、兵力究竟強大到什麼程度,鬆井乙三心中其實並沒有一個真正比較正確的估計。他隻是來得及遠遠地看了一眼,就在第一時間肯定了自己的部隊應該不是當前敵人的對手的直觀判斷下發的電文。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鬆井部隊還是有轍離的生機的,別的方向不說,最起碼負責封鎖瓦溢口南接茹越口地那一麵的三團合圍部隊還沒有來得及合龍。可事情,壞就壞在過於較真軍法條例的日本人並不具備有中國的某些平日內戰有方、打起日本人來卻保存實力為主地軍閥部隊那種一聽到響槍就四散奔逃的優良作風。他們視野裏敵國軍人一現身,他們雖有才才接到轍退命令並有中平那封追加的可以相機轍退的電文。隻是,日軍那種武士道精神使他們本能反應就是要抵抗。況且,中平的那封含義莫棱兩可的‘能多守一會就多守一會’的電文更含有很大問題,這一來二去的,也就把最寶貴的逃生時間給耽擱了。

好嘛!等到鬆井終於理解了中平那封用詞含蓄的電報時。瓦溢口正好堪堪被中方軍隊圍了個水泄不通。起初,鬆井想著還能靠著他手中那三個中隊十二輛89坦克的戰車部隊和中方軍隊較量一下來著。可很快,隨著鬆井倚為製敵法寶的十二輛坦克被中方軍隊地五輛高出一倍的坦克,給一炮一個地打成廢鐵後,算是讓後知後覺地鬆井乙三明白過來了,這回自個是真地隻能死守、守死了。

這邊廂,鬆井是陷入空前沮喪中。而與他正對麵的秦明卻處於有生以來最春風得意之際。

秦明不是沒有想象過自己會有統率裝甲大軍彼堅破銳、攻城撥塞地那一天。可他卻萬萬沒料到,這一天會來得這麼快。以至於直到此刻他本人都還猶在夢中。

這也難怪。僅在不久之前。秦明還是東北軍中的一個常有懷才不遇之慨的上尉連長,可在短短三個月後的今天他已是新第十七軍裝甲三師副師長兼前鋒支隊的支隊長了。且是在全國也是廖廖無幾的大規模全摩托化部隊的實際指揮者。

士為知已者死,是國人幾千年來的傳統。秦明雖是個打小就沒讀過四書五經的窮娃子,可受了人家的知遇之恩,就得舍命傾心相報,這一個理他一個中國人還是認的。說來也是考人的心髒承受力,正當秦明待要以奮發治軍,來證明部隊的對他破格任用是英明之舉時,一場比升職更對他個人的脾胃的天大喜事又巴巴從天而降了,他被劃分到二師擔綱南下戰車集群的指揮官。隨後,他就帶著這支裝甲戰隊南下,到了這代縣縣境。

然後,在路途中領軍擊潰了獨立第二混成旅團主力的三個大隊。雖說這一戰倒是稍為損壞了一輛坦克、一輛步戰車及五輛運兵車,但和所取得的全殲日軍三千餘人的戰績比起來,這又沒什麼了,所以秦明一路直奔瓦溢口,很是顯得興高采烈。

至於,那一戰在他的指揮下戰死戰傷了百多人,他則選擇了自動忽略。本來,他就是從國民軍動咎拚得屍山血海的軍隊裏出來的兵,還真是不把死個百把人當回事的,何況,他這是以少擊多,還是全殲日軍三千餘人的大勝。

才死傷百多人,秦明覺得很劃算,要說心疼,不如說他心疼那五輛被炸毀了運兵車來得更實在。

從這一麵,也反映了當時我國戰略物質緊缺,造成了時人更珍惜物質輕視人命的時代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