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相當激動,陡地轉頭盯著海因裏希 希姆萊,把聲音撥高到尖銳道:“我的黨衛隊領袖,你讓我很失望。你告訴過我,對於這支斯拉夫人軍隊,你安插了大量的密秘警察對其能有效控製。我的記性有沒有出錯?”
“沒有。尊敬的元首。”希姆萊忙挺身站直,這位帝國黨衛隊領袖說:“元首,我一聽到這件事,就立即命我的助手萊因哈德 海德裏希放下手中的一切公務,乘機趕去處理。相信……很快能有結果。”
“關糸已經破裂,中國人現在正在收縮,很明顯,他們已經不再相信我國。”希特勒煩燥地揮揮手,“你們說,現在我國對中國宜戰的話,軍隊有什麼問題。”
既然,希特勒把論調定在了德國絕不能主動向中國人道歉上,在場的諸人倒也不對他們元首的跳躍性思維感到詫異。不由各自思索起對中國用兵的話,軍隊上會有什麼問題。
這個問題很好考慮。當前,德國並不能完全控製歐洲局勢,還深陷大量軍隊在蘇聯,兵力使用可說已達到了極限。若再進攻遙遠的東方,軍隊基本上不可能再騰得出手來這麼一支大軍。再說了,這件事情並非是兩國意誌間的較量,也沒有什麼根本性的矛盾。若為一支叛軍而大動幹戈,明顯利大於弊。於是,在場諸將領的臉色也就頗感為難。
特別是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大將,他的海軍目前正計劃著要與大逆海軍聯合,試圖一舉擊潰蘇聯的黑海艦隊,在這時上,是最不願意與中國人無故開戰的將軍了。想了想,逐婉轉地道:“尊敬地元首,您知道,在海軍方麵……由於受到英國人牽製,帝國海軍連給北非的隆美爾元帥輸送補給都很勉強。要對海上實力已經初具規模的中國人開戰的話,帝國海軍除非能不顧英國人的威脅,集中起主力才能對其進行打擊,否則……很難。另外,我想陸軍的兵力緊張狀況也應和海軍差不多……”
“你的結論是?”
“蘇聯。我們可以采用對待蘇聯的方法最後對付中國人。”
“唔……”希特勒點點頭,陷入長考。
剛才諸將的臉色,希特勒自然有看到。所以他對雷德爾大將的建議不得不重視。雷德爾所指的,他知道是什麼意思――早在德國要發起戰爭之前,曾大力拉攏蘇聯,使蘇聯最終選擇了德國為其戰略夥伴,於是整個歐洲戰略平衡被打破,德國乘機發動了大戰。
去年下半年,希特勒在歐洲的戰局已基本確定了勝局,但擔心控製不了歐洲,又鑒於蘇聯的強大,便希望蘇聯參加軸心國,共同瓜分英國的勢力範圍。斯大林對於希特勒關於加入軸心國的建議非常感興趣,直接指揮莫洛托夫與德國外長、希特勒進行談判。雙方進行了多次談判,終因在芬蘭戰爭、波羅的海國家、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利益分割問題上產生分歧,相互猜忌,最後走向分裂。
但希特勒知道。雷德爾大將的建議並不是要他放下臉來給中國人道歉,側重點隻會有一個,就是與中國人和好後,待騰出手來時,發起類似偷襲蘇聯的進攻。
這樣一來,目前的困局便很好解決了――他可以對中國人道歉!因為這種道歉,是建立在戰略目的地基礎上的,並不影響他的個人尊嚴。何況,同樣的因為需要,他所采取的戰略欺騙手段,老早就做過無數回了,再多一次……也沒什麼大不了。
理通了思路的希特勒神色頓時緩和了下來,輕聲道:“那麼,就給中國人發表一篇以我的名義的道歉公函吧,另外,再給他們一些甜頭,讓鄧尼茨將軍不用在細節上卡得太死,多讓利給中國人一些好處。”
雷德爾大將深以為然――反正,給了你中國人再多好處,也都能拿回來,還可降低你的警惕心,正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