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出,全省震驚,不少商家、大戶,拿著手裏大把的花不掉的假幣湧向渝州城,擠在康督辦門口,強烈要求 回收假幣。有些被禍害慘的人,在康督辦門口哭訴哀求,哀求康督辦哪怕折價回收也可以。
康督辦一下就急了,自己在這筆假幣上隻賺了三百來萬,結果光門前擠著的這些要求賠償的人,就有六七百萬的假幣,這不是要讓自己貼錢麼?虧錢的買賣怎麼能做?
於是康督辦連續發電,在報紙上發聲明,斷然否認了《八蜀日報》那篇文章的指控,並強烈要求《八蜀日報》及那篇文章的作者向其道歉,以挽回自己的清譽。否則,康督辦就要訴諸法院。
就在這時,那個筆名‘大胃’的匿名作者,再次發文,這次文章內容更加勁爆,直雲,康督辦不僅大量印刷了旗參銀行的兌換券,更大量印製了瑞豐銀行等數個省內銀行兌換券偽幣,並已大量流入市場。文章中另指出,康督辦在渝州大肆強製推行軍票的使用是非法巨額斂財的勾當。文章以非常專業而直白的論述,直接指出,現今世麵的貨幣都有金銀作支撐,所以錢幣在手不用擔心,但是渝州發行的軍票,無任何擔保,就是廢紙一張。作者戲言:那天康督辦下台,這軍票可能就變成一張廢紙,隻能擦屁股了。文章以翔實的解釋和論述,證明了康督辦空手套白狼、做無本買賣,大量變相地掠奪民眾資產的醜惡行徑。
文章一出,省內各界不僅是震驚了,而是一片混亂,世麵所有流通的兌換券幾乎陷入流通停滯,商家民眾一時拒用兌換券。世麵現銀頓時不足。雖然不少銀行票號紛紛出麵證明大量偽幣是子虛烏有,緩和了局麵,但是市場一片風聲鶴立,不少人拚命把兌換券換成金銀,或者變成物資存放在手。各路防區長官,忽然發現康督辦找到一條如此發財的捷徑,而沒有通告四方,自己一個人悶頭吃白食。頓時個個心中醋意盎然,一邊想著自己也去買幾台印刷機印鈔票去用,一邊不斷發電指責康督辦,凶狠地對井裏不斷落著石頭。與此同時,十數路采購團紛紛奔向國內各大城市,瘋狂訂購印鈔機。
就在康督辦被人批的,被各界人士逼的焦頭爛額之時。第三篇文章出現了,由於前兩篇文章的鋪墊,此篇文章一出來,就獲得各界人士高度的一致認同。
文章非常專業的分析,認為隨著康督辦濫發軍票,私印偽幣,世麵已經大量衝斥著這些偽幣,將直接衝擊整體金融環境,導致貨幣市場整體幣值縮水,也就是錢多物少。物價必然將上漲。並且帶來另一個惡果,就是各路防區長官或想撈錢,或想不吃虧,必然導致各長官有樣學樣。偽幣將不日充斥成全省。物價必然隨之惡性循環,不斷暴漲。作者並在文章結尾做了一個複雜的推算,認為:隨著康督辦事件被曝光,大量偽幣被揭露出已經存在與世麵,物價在數月內,將至少上漲五成。
文章一出,老百姓還不覺得什麼,隻覺得文章前半部說的還算中肯,但是後麵預言物價上漲五成的結論,那是危言聳聽,老百姓最討厭的就是物價上漲這事,就算是 事實就會這樣,也不會認同。
但是不少嗅覺靈敏的商人,立時就覺察到了商機,隨即幾天各類文章不斷湧現,從理論的、現實的、預測、覺察的諸多的角度對這篇漲價文進行了高度的認可和配合。一些腦子靈活的商人,順勢將自己經營的貨品的價格升高了那麼幾成。於是這些抬價的行為作為更有力的現實證據佐證了那篇文章的觀點,於是短短幾天,整個八蜀省淪入了漲價風潮中。而大巴山防區內的物價也毫不落後的上漲起來。尤其被幾家秘密操縱的糧食價格,毫不客氣的從二十元附近,幾乎一夜之間就上升到三十元一擔的水平。這個價格已經比大巴山防區外的價格高出了整整一倍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