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說話吐出的氣息吹進了她的耳朵裏,癢癢的。

不過蕭雲卿這次可是沒起什麼歪心思,認真的看著她的計劃書。

計劃書寫的比較粗略,正如寧婉所說,也隻是一個大體的框架,和她對“寧氏”今後走勢的一個構想。

以及在現階段,以“寧氏”目前的情況,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先打開一個局麵。

因為現在“寧氏”的狀況,即使是他收了手,不再截斷“寧氏”的生意來源,可因為“寧氏”本身元氣大傷,也是難以恢複的了。

而且,在報告中,寧婉還指出,“寧氏”之所以會出現現在這麼一種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寧氏”針對的產業太過單一,對於外力也太過依賴。

太依賴淩家的幫助,也太依賴大部分的固定客戶,以至於這些外力一經撤走,“寧氏”立刻就被抽空了。

因此,在報告中,寧婉指出,在“寧氏”積極的恢複固有產業貿易的同時,也要開始循序漸進的,慢慢的拓展一下別的領域。

蕭雲卿看著,不由自主的點頭。

“你的想法很好,以‘寧氏’目前的情況,再加上你本身的身份,與這份計劃配合,很容易打動那些股東們。”蕭雲卿說道。

“隻是有一點,‘寧氏’在T市一直是一家比較傳統的公司,數十年一直堅持著水產品這部分的生意,可以說,這公司從骨子裏就已經是傳統的,固步自封的。”蕭雲卿分析道。

“寧宏彥從接管公司以來,就一直在守成,並沒有給‘寧氏’帶來什麼新的生機與更高的業績。這也造成了公司內部上下,從董事到職員,都是如此。他們固步自封,並不願意做創新,認為那是有風險的。”

“尤其是那些股東們,都是比下有餘比上不足的老家夥,越是這樣的人,就越是既想要賺大錢,又不想承擔風險。再加上,人到老了膽子就特別小,他們會擔心如果創新了,非但沒有給他們帶來預想的利潤,反而讓他們虧本。”

“可是,當一個公司尋找新的發展方向的時候,開始是摸索磨合的階段,都會有些磕磕碰碰,再大的公司也不敢保證他們的創新發展一定會成功,都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而那些股東們,也正因為知道如此,更加的害怕去創新。‘寧氏’難以為繼的這段日子,就是讓他們再往裏投些錢,他們都不樂意,更何況是在他們看來,是虛無飄渺,誰也無法預料成果的創新呢!”

“你這路子是對的,可是難就難在那些擋路的股東們身上。”蕭雲卿解釋道,“若想隻憑這計劃框架打動他們,難!”

寧婉點頭,眉心禁不住的又糾結到了一起,兩邊的眉頭都快要接觸上了。

“這也是我一直在糾結的問題,這份計劃書之所以做的這麼慢,就是我在一邊寫的時候,一邊想如果是你所說的後果,我又該怎麼應對。”寧婉苦惱的搖頭,“可是始終沒有想到好的解決辦法。”

蕭雲卿笑笑,說道:“我倒是有個辦法,你不妨考慮考慮,可不可行。”

他說的謹慎了些,給了寧婉充分的自主選擇權,這話說得,看似決定權都還是在寧婉那裏。

這男人的用心,她都了解。

自從當年兩人說開了之後,這男人就一直很注意,不去直接的告訴她應該要怎樣做,應該走怎樣的道路,他隻會慢慢的導引,平等的提出建議,采取與否,也還是在她。

隻是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依然如此。

寧婉心坎兒被他這舉動給感動的軟綿綿的,聲音也不禁帶上了點嘶啞:“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