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行,賈政便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了賈珠的身上。還好,賈珠沒有讓他失望。賈珠天資聰穎,對讀書有著相當高的悟性,十四歲便進了學,可以說是前途無量,當時把賈政激動地幾乎都要哭了。
這麼一個優秀的兒子,身為父親的賈政自然是沒有任何道理不為他打算一二的。
這世上還有什麼人會不遺餘力地幫助一個外姓人呢?最方便的莫過於成為要求助的對象的女婿了。一個人也許會有許多學生,但嫡出女兒的夫婿是真正的自家人,總是會優先得到幫扶的。
剛好國子監祭酒李守中有一個嫡出女兒,年齡和賈珠一樣大。李守中為人古板方正,深得士林擁戴,他的夫人也是莊重仁善,教養出來的女兒想必也是賢良淑德、溫良恭謹,賈政便為賈珠向李守中求娶李紈。僅就這一點來說,賈政此人還是很有眼光的。
賈家是國公之後,雖然賈政不是嫡長子,但賈珠的天分卻是人所共知的,李守中也很看好賈珠的前程。
對方的家庭和對方本人都沒有問題,估計女兒也尋不到更好的親事了,李守中便欣然應允了這樁親事。
兩家便定了婚約,沒兩年,李紈便嫁了過來。李紈自幼在家裏受的就是以夫為天的教育,因此,確實是極為賢淑,處處以賈珠為先,對賈珠的幾個通房丫頭也很好,讓人挑不出一絲毛病來。
李紈這般賢良,賈珠又是個有良心的,夫妻兩個倒是好得跟蜜裏調油似的。成婚之後沒幾個月,李紈便診出了喜脈,十個月後便生下了一個兒子,賈政為其取名賈蘭。
眼看著賈珠娶妻生子,有了後人,即將功成名就了。誰知,賈珠太過重視考試,壓力太大,看書太過辛苦,就此一病不起,李紈照顧丈夫那是衣不解帶、食不下咽、夜不成眠。
賈母和王夫人一個心疼孫子、一個心疼兒子,四處燒香拜佛,不知許了多少願,捐了多少香油錢,做了多少場佛事,花了多少銀子,尋了多少名醫,也沒能挽救賈珠的命運,沒過多久,賈珠就一命嗚呼了。
李紈照顧丈夫本就傷了身子,現下,丈夫還是死了,她青年喪夫,而且丈夫和自己感情還很好,精神上遭受了極大的打擊。隻是顧念著年幼的兒子賈蘭,這才挺了過來。
李紈原本是會管家的,隻是現在丈夫死了,兒子幼小,再說哪裏有寡婦管家、出外交際應酬的道理?便不再管家理事。
賈珠是有幾個通房丫頭的,她是個厚道人,原本想著她們若是肯替賈珠守節,她自然也是不會虧待她們的,自己也好有個伴兒說說話。誰知這幾個通房丫頭,一見男主子死了,倒紛紛向她求情,放她們出去另外嫁人。她原先有些難以接受,再仔細一想,也是,她是賈珠的正妻,又出自書香門第,她為賈珠守節是她自願的,可這幾個通房丫頭卻是沒名沒分的,且也無一男半女的,便是陪著守節,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倒不如趁著年輕,容色還好,趕緊找個男人嫁了,也好有個終身的依靠。因此,她便也不曾為難這幾個丫頭,還將她們的賣身契都給她們了,放了她們的自由之身。王夫人卻不這樣想,她覺得那些丫頭都是賈珠的房裏人,賈珠死了,她們就都應該給賈珠守寡才是,也省得賈珠身後竟沒有個服侍的人。對她放了丫頭的行為,頗為惱怒,隻是不便明說。
再加上,王夫人從前就不喜歡她,王夫人是勳貴出身,她卻是書香門第的女兒。王夫人滿心想著給賈珠找個自己娘家的侄女為妻,好帶來大筆的陪嫁給賈珠花用,卻沒能拗過賈政的意思。這媳婦娶得不和心意,又見李紈的陪送非常一般,又總是覺得是她和賈珠感情太好了,明知賈珠要準備考試,還和賈珠呆在一起,又不知道照顧賈珠的身體,這才讓賈珠生了病,病了伺候的也不周到,才讓還不到二十歲的賈珠命喪黃泉。因此,看她是怎麼看都不順眼,總是要挑她的理、拿她的錯。幸而王夫人總還要帶著她那慈悲人的麵具,不好做得太過,她又處處忍讓,受了氣也不聲言,倒是沒鬧出什麼事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