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紈問林黛玉:“從前聽聞姑媽給妹妹請過先生,妹妹素日讀寫什麼書?”

林黛玉道:“不過是些《女戒》、《女訓》罷了,些微認識幾個字。”

李紈笑道:“妹妹過謙了,昔日姑媽的才名也是譽滿京城的,妹妹自然也是才德出眾的。”一時又問:“妹妹平時做些什麼娛樂?”

林黛玉答道:“不過是做幾針針線罷了。”

賈探春插話說:“說起針線,咱們府裏這麼些人,竟沒一個比得上大嫂子的,大嫂子得空也教教我們。”

李紈說:“我那一點針線功夫,哪裏好了?不過是你們幾個年紀小,做得少些罷了。”

潘金蓮說:“大嫂子適才還說林妹妹自謙,大嫂子這可不是愈發自謙了。看看你給蘭哥兒做的衣衫,這陣腳細密的,嘖嘖。再看看你用的帕子上頭的花樣,我們哪裏見過這樣好的針線來?”

是人就沒有不喜歡聽好聽話的,饒是李紈人如枯木,聽得幾個小姑子這般誇獎自己,也難免心中高興,臉上的笑容也真誠許多。\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潘金蓮繼續拍李紈的馬屁:“大嫂子不光是針線做的好。教養孩子更是好,看看蘭哥兒,今年才多大的人啊,懂事知禮,好學上進,倒不是我們偏心自己的侄兒,這孩子,可真真是難得。”

正如每一個母親都望子成龍一般,你誇獎她的孩子比誇獎她自己還讓她感到高興,李紈臉上的笑容更明顯、更真誠了,不過,依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謙虛,李紈還是謙虛道:“妹妹過譽了,蘭兒這孩子哪有這麼好?我隻盼望著他平安長大,早日娶妻生子罷了,也算對得起你們珠大哥哥,也不枉老太太和太太疼愛我們母子了。”

提起賈珠,幾人不免唏噓一番。

作者有話要說:

☆、寧國府婆媳齊到訪

老寧國公與老榮國公本是至親兄弟,兩人當年真是上陣親兄弟,死人堆裏一起爬出來的,後來,又都因軍功被封賞了國公之位,連府第都是挨著的。

按說如今過了近一百年之久,寧國公府與榮國公府血緣上已經相當遠了,可畢竟兩府是唇齒相依,再說,榮國府與史家、王家都有聯姻,彼此都要借助對方的勢力。再者,賈母尚在,寧國府的當家太太尤氏還得喊賈母一聲叔祖母呢。不管是為了場麵上好看,還是為了互相扶持,榮國府和寧國府倒是來往密切的很。

聽說賈母的外孫女林黛玉已經到了榮國府,尤氏和秦氏這對婆媳就商量著要來榮國府探望林黛玉,表一表心意。

因顧及到當日林黛玉剛到,聽說身體又弱,估計還要拜見賈赦等人,兩人便議定了次日來看。

次日一早,吃過早飯,尤氏攜了秦氏坐了馬車便往榮國府而來。

尤氏婆媳到時,潘金蓮、林黛玉幾個正在李紈處學著針線,賈母正躺在榻上讓丫鬟給她捶腿。

尤氏和秦氏笑道:“老太太好生會享受。”說著,秦氏就接過了丫鬟手中的美人錘,蹲著給賈母捶腿。

賈母最喜秦氏,總說秦氏生的嫋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因此,一見她來,便覺高興,見她這般殷勤服侍自己,愈發高興,對尤氏道:“還是你有福氣,給蓉兒娶了這麼一個好媳婦兒。”

尤氏便笑著說:“娶媳婦還不就是為了服侍長輩的?老太太若是喜歡她,我就天天帶著她來給老太太請安,也好叫她多孝敬老太太。”

賈母便笑著問秦氏:“可聽見你婆婆的話了?叫你天天陪著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