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功課,等到正式啟蒙,管教就更加嚴格。楊桂凡不管公務有多繁忙,每日晚間都要檢查兒子的功課。若是完成的好倒也罷了,若是沒有完成,肯定少不得一頓訓斥,甚至是一頓竹筍炒肉。不過楊桂凡自己就是個能臣,也不願將兒子教成隻會讀書、不通庶務的書呆子,因此,除了課業,楊家的兒子們還要學習如何接人待物、處理庶務。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楊守正自然也是將生活重心放到了科舉考試上頭,他少小讀書,基礎不錯,從童生到秀才再到舉人,也是一帆風順。滿心以為下場就能博個進士來,誰料天不遂人願,考前得了風寒,整個人頭重腳輕,落得個名落孫山,心裏不免沮喪。好在楊守正並不是那等經受不得挫折的溫室花朵,很快就從落榜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每日與二弟楊守禮一起讀書。

那年母親接到舅舅林如海的來信,他也隨著去了揚州,林如海還教了他不少可靠經驗。

如今再度參加考試,楊守正底氣更足,自然是榜上有名,而且還是二甲頭名。他兄弟楊守禮也中了二甲四十六名。

雖說比不得一甲的那三個人,但兄弟同榜本來就是一件佳話,況且二人都年少,誰知道將來前程如何,因此,一時楊氏兄弟二人也是出了名了。

楊桂凡聽到消息,自然是喜不勝喜,唯恐二人年少沉不住氣,特特來信教導二人。

楊桂凡還真是多慮了,楊守正本身就是個沉穩的性子,又經受了一次失敗,更是懂得不可莽撞。有他做榜樣,楊守禮自然也是十分穩重。

雖然明知母親牽掛京中表妹林黛玉,應當來榮國府拜會一番,也好給表妹撐腰,但既然中榜,二人少不得拜會考官,又和同年來往聯絡感情。如此一來,便拖了一段時日方才有功夫到榮國府來。

賈政正和門客清談,就聽大管家賴大來報:“老爺,門外來了今科進士楊氏兄弟,說是來拜訪老爺和大老爺。”

賈政心中不由得十分奇怪,暗暗想著自己雖然是工部員外郎,但和楊家兄弟並無來往,且以自己的資曆楊氏兄弟也沒有必要來投靠自己,但也不敢怠慢,忙命賴大:“使人去請大老爺來。”說畢,整整衣衫,就往榮喜堂正廳而去,不多時賈赦也到了。

楊氏兄弟生得是豐神俊朗、長身玉立,見了賈赦、賈政二人,便低頭行禮,口稱世翁。

賈赦與賈政心中納罕,忙回禮不迭,請了兩人入內坐下。

賈赦就是個生性喜愛吃喝玩樂的主兒,對上進什麼的是一竅不通,也沒打算在科舉上頭耗費時間,因此,見了二人,並無什麼異樣。

賈政見二人形貌出眾,又是這樣年輕有才,一時也不知道心中到底是何滋味。

他年輕的時候千辛萬苦的考了數次,可惜都是名落孫山,隻得安慰自己說不是自己文才不行,而是天下士子太多,自己本已出身富貴,若是再輕易中舉,豈不是令貧寒學子無晉身之道?然而麵前的楊氏兄弟二人,生得如此排場,言談舉止又合乎規矩,偏又同時中舉,尤其是那個楊守禮,今歲不過才將將二十歲罷了,聽聞是每考必中的,如今又是二甲出身。當真是讓人嫉妒地不行。一時又想著不知二人是否婚配,若是沒有,倒是上好的聯姻人選,仔細一想,家中卻並無適齡女孩相配,白白錯過兩個上好的女婿人選,不免心中失落。

賈赦與賈政便誇讚二人如此年輕就中了進士,一時又問:“恕我放肆了,隻是不知二位與家下有和親戚?”

楊守正笑道:“小侄是令親巡鹽禦史林公的外甥。進京趕考之時,家母就命小侄二人來府上拜訪世翁,隻是身無功名,不好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