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氏出身不好,肚皮卻十分爭氣,進門不過兩年,就生了兒子,自認為站穩了腳跟,便開始為兒子謀算,想要除掉孫紹祖。
可惜,孫紹祖那時候都十二三歲了,孫老太太看得嚴,前頭原配留下的人手也十分精明,韓氏便是心裏有想法,到底還是沒能找到機會實施。
韓氏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看著孫紹祖到了要娶親的年紀,便想將自己的外甥女兒溫氏許給孫紹祖,免得娶來的兒媳婦與自己不一心,將來不好掌控孫紹祖。
她算盤打得啪啪響,無奈孫紹祖不上當,孫老太太娶韓氏當兒媳已然是十分不樂意了,當然不肯再讓孫子娶她的外甥女兒。兩人合起夥來,說孫紹祖命理不宜早娶。
韓氏便向孫父求助,希望對自己言聽計從的孫父開口定下這門親事。孫父被孫老太太一頓痛罵,被點醒了腦子,也指望著娶個門當戶對的女子,便不接韓氏的話茬,將韓氏氣得夠嗆。
韓氏心裏惱怒,便借口此事,不肯再給孫紹祖相看姑娘。硬生生地將孫紹祖給拖成了個老男人,同齡的男人孩子都到處打醬油了,孫紹祖還是孤家寡人一個。
韓氏想的明白,即便是自己的外甥女兒沒能嫁到孫家,但孫紹祖因此沒有娶親,那就是少了一個幫手。
沒過幾年,孫老太太便沒了;又二年,孫父也沒了。孫紹祖交際權變,韓氏的兒子孫紹康當時還不到十歲,韓氏上下忙乎了一場,那世襲的指揮一職還是落到了孫紹祖的頭上。
既然承接了世襲的指揮職位,孫紹祖便順便將孫家的家業也給承繼了。韓氏滿心不願,但孫老太太活著的時候,一直牢牢地掌控著家產,她死前,便將大半家產都交給了孫紹祖,孫父對此並無異議,韓氏吹了數次枕頭風,也沒起到什麼作用。
韓氏在孫家忙活了十年,得到的也不過是個孫太太的名頭和笨重的家具物事,那些真正值錢的田莊啊鋪子一類的東西都落入了孫紹祖的手中。可以想象,等到自己不在了,孫紹祖肯定要和孫紹康分家的,到時候孫紹康不是長子,能分到多少家產呢?自己的嫁妝又少,到時候孫紹康可要如何過日子啊。
這樣的結果,讓韓氏如何甘心?她做夢都想著讓孫紹祖立即死了,好叫自己的兒子得到孫家的家產。可惜,夢沒能實現,悲催的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傳來,孫紹祖到了京城雖然沒能夠候補上什麼實缺,但卻和賈家恢複了來往,並且娶了一等將軍賈赦的女兒為妻。
韓氏幾乎要絕望了,孫紹祖不僅沒倒黴,反倒得到了賈家的支持。有了這樣一個嶽父,何愁來日不給孫紹祖撐腰,即便自己現在鬧著要分家,隻怕也分不到什麼好東西。
難道還要等著孫紹祖生出兒子來,一家子和和睦睦地過日子,讓自己母子喝西北風嗎?那絕不是她韓氏的風格,因此,要盡快進京,自己畢竟是太太,那個賈迎春再是公侯之家的女兒,也是自己的兒媳婦,諒她也不敢不敬著自己。
自己還有機會,娘家侄女兒韓玉恒如今正好十五歲了,生得頗有幾分姿色,因自視甚高,尋常人家的男兒他看不上,好人家的男兒又看不上她,到如今還沒許配人家。沒準兒孫紹祖能夠看得上她,即便孫紹祖不願意,自己也有法子,隻要兩人成事,自己就出麵叫孫紹祖抬她做二房。到時候,就多叫孫紹祖往韓玉恒屋子裏去,自己拿出婆婆的款兒來,拘著賈迎春,不讓她和孫紹祖親近,早晚讓孫家的大孫子是韓家人生出來的,還怕將來孫紹祖不分好處給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