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規劃(求訂閱)(1 / 2)

等來到了居住區,實際上隔著老遠朱明就看到了,是搭建好的氈帳,不過這些氈帳相互之間的距離還挺大,等走進了朱明就發現,這些氈帳一般都是三個一組,其中一個大的氈帳,兩個小的。

但是這些氈帳相互之間隔得距離倒是挺遠的,而氈帳是一排一排整齊的排列在那裏,而氈帳的周圍種了一排排的小樹苗,這些小樹苗都已經活了,這些小樹苗形成了天然的圍牆,當然,距離圍牆還有些遠,但是已經將各個氈帳算是隔離起來了,這些院子的麵積並不算小。

霍剛沒有到城門口,因為他過去,這些人肯定多少有一些拘謹,不過整個城市裏麵的布局安排都是霍剛一手準備的,這些每個家庭的院子是300平米,這個院子麵積不大,但是也不算小。

當然了,對於這個時代來說,肯定是不算大的,不過目前這個院子隻是氈帳,看起來就很大了。這些樹苗也是霍剛讓種的,算是城市綠化的一種吧,不過等到了後麵的時候,他們的房屋會直接采用混凝土方式來建設。

本來大量的水泥第一批用來修建城牆的,但是現在霍剛覺得,給他們建立第一批房屋也是可以的,對於中國人來說,房屋和土地可以說是他們最為重要的東西了。

這也算是刻畫在骨子裏麵的傳統。

暫時來說,這裏的氈帳麵積跟之前霍剛手下的那些人都是規劃在一起的,有點像是後世新農村的樣式,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氈帳,等後麵建設房屋的時候,就按照現在樹苗所在的位置來進行規劃就可以了。

而街道,公共廁所等等位置都已經提前安排好了。

朱明他們到了自己的位置,就進氈帳裏麵看了看,裏麵確實很簡陋,不過卻已經有羊皮製作的地毯鋪在了地上,整個氈帳裏麵已經可以住人了,條件不如他們原本的地方,但是比他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現在這裏的天氣已經開始熱了起來,倒是不用擔心晚上著涼。

不過讓朱明感興趣的是,在進入他們居住區的時候,有一個牌子,上麵很明確的寫了,每日的恭桶以及垃圾要集中清理到統一的地方,禁止隨便亂倒,避免傳染疾病。

這樣的規定,也就是在一些大城市裏麵才有,但是一些小城市,根本沒有人在乎這個。

但是朱明是郎中,他知道這樣確實可以預防一定的疾病,但是他對這裏麵的原理卻並不清楚,他隻是知道結果而已。

另外就是在他們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有一個小木頭牌子,上麵都提前刻好了編號。

朱明特意看了,上麵有一個古怪的名字:民心家園一排一戶。

後麵四個字他可以理解,但是前麵這個民心家園是個什麼意思?民心他知道,這家園是咋回事?說這裏是民心的家園?朱明確實不太明白這是什麼東西。

不僅僅朱明不明白,其他住進來的一些人也不太明白,不過不明白就不明白吧,反正這個好像是指他們這個氈帳的位置,因為朱明看了一眼自己的鄰居,他是民心家園一排二戶。

看起來後麵這個是按照順序來排列的,將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安排好,朱明就老老實實的呆在了家裏,朱明的妻子是個很賢惠的女人,雖然這裏沒什麼好收拾的,他們隨身攜帶的也就是一些簡單的衣物和家具,但是他的妻子還是盡量將所有的東西都規整了起來。

俗話說的好,破家值萬貫,雖然他們的東西很少,但是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也都很重要。

“夫婿。我們沒有做飯的地方怎麼辦?”朱明的妻子有些愁眉苦臉的走了進來問道。雖然說這氈帳確實是簡陋了一點,不如房子,但是也能遮風擋雨,裏麵倒是居住也沒有問題。

隻是這做飯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啊,總不能不讓他們吃飯吧。

“我們來的時候,主家交代了,來了這邊,這邊的主家應該是會安排我們這些的,暫時來說我們剛吃了幹糧,也不是很餓,暫時就這樣吧。”朱明想了想開口道。

“是。”

這些問題其實霍剛都已經想過了,突然多了六千人要吃飯,對現在的霍剛來說壓力並不大,以為從上一次霍剛說要大量的糧食開始,隴西李氏就一直在給霍剛這裏送糧食,除了大唐最主要的口糧米之外,大部分送過來的糧食幾乎都是小麥。

因為小麥在河西走廊一直都有種植,也是河西走廊最主要的糧食之一,當然,這個時期的小麥磨製出來的麵粉不可能像是後世那麼雪白,再說了這個時期的普通人也沒有奢侈到直接過篩所有的麩皮,然後直接吃白麵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