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能怪魏征如此,因為有一些話,這個時代有一些人是看不透的,準確的說,他們的思想受到了時代的限製,所以看不透一些東西,包括杜如晦,房玄齡這樣的人。
如果不是在霍剛那裏聽來了太多太多的遠超出這個時代的目光,就好像是一個人一下子你給他推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一樣,估計杜如晦也不可能想通這些事情。
也就是得虧杜如晦也是經曆了一場生死,當然不是說杜如晦沒有經曆過,而是這一次經曆的生死跟以往根本不一樣,尤其是最後拯救他們的是霍剛,以及霍剛所表現出來的那強大的力量!
即便是那麼強大的霍剛,但是之前麵對他們的時候,卻依然是那麼的普通,根本沒有享受過任何東西,但是他的思想和才華卻遠遠超出了杜如晦的想象。
這也是杜如晦為什麼會幹脆直接放飛了自己的原因。
而杜如晦的這些話,不得不說,對在座的這些人震撼是非常大的,因為能夠坐在這裏的,絕對都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都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人之一。
他們本來就足夠聰明,別人姑且不說,就拿魏征來說,魏征之前的工作是什麼?其他人或許不太清楚,但是如果霍剛在這裏的話,霍剛就知道,在後世魏征留下的是什麼樣的名聲?
清正廉潔,兩袖清風,這是一點,除此之外,他在大唐朝政當中留下的印象就是,不要命的諫言,糾正李世民的錯誤之類的印象,除此之外,魏征在政績方麵留下的記錄就很少了。
不能說沒有,但是相對於他給皇帝力諫之類的名聲,這些方麵就太少太少了。
由此就可以看的出來,魏征本職工作就是一個噴子工作,跟那些禦史之類的沒有區別,說白了,就是挑你皇帝的刺,告訴你這個皇帝,你這麼幹不對,你這麼做是錯的,沒事就是找皇帝麻煩的工作。
你不能說魏征做的對或者錯,至少在這個時代,敢像是魏征這樣不要命監督皇帝的人並不多。
或者說,魏征也是看穿了李世民想要維護他名聲的想法,所以故意留他一個魏征在,就是為了從側麵印證他李世民的英明這一點?有沒有這樣的考量誰也不知道,但是魏征曆史上將李世民氣的大罵老匹夫的場景不是沒有。
但是李世民還是忍下來了,這裏麵到底有沒有這一點想法,誰也不清楚,但是如果霍剛琢磨的話,大概率是有的,因為誰讓李世民做了玄武門之變的事情呢?為了改變自己史書當中的形象,留下一個魏征也沒什麼。
隻是對魏征自己本人來說,也可以說這是他魏征的道,也是他的理想,但是剛剛杜如晦罵的那句話,讓魏征的腦袋都有一些暈。
是啊,他說過李世民與民爭利的話,不僅僅李世民的,當初李淵的時候他就說過類似的話,但是就像是杜如晦所罵的,他認為的這天下都是李世民的,而其他人都是民。
但是杜如晦罵的好啊,所有的貴族,算他媽屁的個民?真正的民是什麼?
那麼李世民或者是李淵之前想做的那些事情,這麼一想的話,是與民爭利嗎?別鬧了,說句難聽的話,那些普通的百姓根本就沒有那個資格讓李世民與他們爭利,他們哪來的利?
要知道大唐建國迄今為止,跟普通百姓息息相關的就是農稅,而農稅可是降了許多啊。
那麼如果不是跟百姓,那是跟誰?還用問嗎?肯定是跟這些世家門閥啊,而這些世家門閥,他魏征之前可是不屑於為伍的,但是他不屑於為伍,但是他卻從另外的角度做了這些人的保護傘。
杜如晦點明白之後,魏征內心怎麼可能不受到震動?!而他所想的,為民請命,卻大部分是為了門閥世家做了嫁衣?這怎麼可能不觸動他自己內心的信仰。
隻是,他是儒家,身為儒家子弟難道為士族說話是錯的嗎?
如果不錯的話,他想為天下百姓請命的想法卻又並不符合?這到底是什麼地方出了錯?
道完歉,魏征又坐下了,但是他的情緒卻一點都不好,周圍的人看到這一幕,也是有些詭異,他們跟魏征共事也算是這麼多年了,魏征的戰鬥力他們當然知道,可以說這老家夥,因為確實是一身正氣,清正廉明,你在他的身上找不到毛病,那你跟他對噴,自然就是噴不過他。
所以魏大噴子的戰鬥力毋庸置疑,不要說他們,李世民都好幾次噴不過他,更不要說他們這些人了,但是他們這是第一次見到魏征這種狀態,被人說的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