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李世民雖然麵無表情,但是跟了李世民這麼多年的杜如晦他們當然看的出來,李世民的心情並不好,但是隨著老狐狸的這一番表演,李世民明顯態度輕鬆了許多。
“齊國公笑了,我是為了大唐考慮,長樂殿下的表現齊國公已經看到了,我們現在將太子殿下請來,太子殿下比長樂殿下要大上兩歲,如果太子殿下能夠做出跟長樂殿下同樣的選擇,我就覺得不用了。”魏征開口道。
實際上魏征是知道李承乾的情況的,畢竟李世民也讓他悉心輔佐教導李承乾,李承乾受到的教育絕對要比長樂要多的多,比如孔穎達,太子太師李綱,大唐大儒陸德明,杜正倫等人都是教導李承乾的人。
甚至連房玄齡都是太子詹事。可以他們都是太子的人,但是他們跟長孫無忌不一樣的是,他們是李世民的命令,而長孫無忌就不一樣了。
長孫無忌噎了一下,這話他就沒有辦法接了,因為他知道李承乾做不到,並不是李承乾不懂政務,實際上今年十歲的李承乾已經足夠的聰慧,並且對於一些朝廷事務都已經有所接觸,而且見解的不錯。
但是這些也都是僅次於他有所經驗,像是這樣前所未有的,根本沒有史無前例的事情,他根本不可能想到這樣完美的方案,連他們這些人都想不到,你指望李承乾想得到?
到這裏話又回來了,長樂殿下是真的優秀啊,雖然不知道霍剛到底跟她了什麼,不知道兩個人交流了什麼,但是長樂殿下能夠自己想到這些,就已經是極為聰慧了。
而且從頭至尾長樂殿下都處理的非常得體,仔細想想,她什麼時候什麼事,什麼時候該怎麼處理,處理的太好了,完全不像是一個八歲的公主,哪怕十八歲的公主都未必做的比她好。
而李承乾在這方麵絕對是不可能比的上長樂了,就按照長樂這從頭至尾的表現,實話,你就是找一個普通的孩子,哪怕你後麵將所有的話都給他教一遍,他甚至都未必可以完美的表達出來。
但是長樂殿下都做到了,就衝這一點,他們就都能明白為什麼杜如晦會有那樣的感慨。
所以,長孫無忌不能接啊,接了,李承乾肯定是做不出來,但是如果不接的話,那豈不是霍剛很有本事?如果霍剛有本事,那就更應該將李承乾送過去了,所以,就算是霍剛真的有本事,也不能他有啊。
“行了,行了,朕就是隨便一,你們還當真了,這件事不了,你們先去講這件事處理完成,對了,另外一件事我們也要抓緊了,這件事諸位能不能挑選出來一個合適的人?就是在長江的出海口附近建立船塢,建造海船的事情。”李世民打斷了他們的爭吵。
“臣覺得這件事當屬河間郡王。”旁邊的房玄齡開口道。
“河間郡王李孝恭早年曾經大造戰艦,練習水軍,對於這方麵有著豐富的經驗,並且早年他曾經平定江南,對於江南的一些情況比較了解,江南世家向來自稱一派,如果是一個外人過去的話,光是疏通這當中的關係就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陛下我們現在顯然沒有那麼長的時間,所以,如果想要最快的時間展開的話,那麼隻有河間郡王可以當此重任。”房玄齡麵色平靜的開口道。
河間郡王李孝恭可以是功績卓越,曾經在武德年間因為陷入造反的事情而被貶,但是李世民知道那個固然是因為政敵功績的緣故,但是也是李淵為了平衡不得不做出的決定。
當時的李孝恭平定整個巴蜀,並且建造的戰艦和水軍控製整個長江河流,長江以南所有地區都由他統治,包括江南地區在內都是如此,也就隻有當時的李世民可以跟他分庭抗禮,所以李淵害怕出事,借機將揚州大都督的他貶職。
而李世民上位之後將李孝恭重新啟用,不過也就是封了河間郡王,以及擔任禮部尚書這樣並不算是太重要的官職,而不是讓他直接領兵。
其實李孝恭這個人你要是忠於大唐那肯定是忠於大唐的,不過功高震主,所以他也是沒有辦法,被人誣告之後,貶職也就貶職了,而他晚年的時候顯然是已經看透了這些,所以他才做出了許多自我放蕩的事情。
白了就是自我退隱,急流勇退,什麼原因不用都知道了。
現在房玄齡出來的意思,李世民當然清楚,他沉思了片刻開口道:“好,如果諸位都沒有意見的話,我今跟河間郡王私下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