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後不讓長樂這些,顯然並不是真的不讓她,隻是緩解一下李世民的尷尬而已。這些東西如果李世民還需要她這個八歲的丫頭去教的話,那李世民的麵子往什麼地方放。
“這些東西是霍剛教你的?”李世民想了想,直接問了一句,他倒是不在意,這裏也沒有其他人,幾個侍女也都是貼身侍女,這些話她們不敢隨便亂的。
“是的,這些都是他給我的那本數學裏麵的知識,他了數學就是萬物的基礎,世界萬物幾乎都是可以用數學計算的出來的。比如,大唐每年收入多少糧食,大唐的稅收增加了多少,大唐人口增加了多少,然後大唐的平均人口稅收是多少,平均人均收入是多少,這些都能明大唐的國力是在上升還是在下降。”長樂認真的開口道。
李世民愣了一下,長樂所的這些數據,其實戶部每年都是統計的,但是戶部統計的結果可沒有這麼詳細。
“你詳細。”李世民很感興趣,因為這對大唐未來的發展肯定是所必須的。
“父皇,我給您舉例明,假如今年大唐年稅收收入00萬貫,而大唐明年收入0萬貫。大唐的糧食增收明年假如增加了一百萬石,您覺得大唐是不是在變好。”長樂立刻問道。
“這當然是在變好。”李世民立刻開口道。
“不,父皇,其實這個不準確。”長樂立刻開口道。
“為什麼不準確?”李世民反問道。
“很簡單,您要看大唐的人口增加了多少,比如大唐今年人口000萬,稅收收入00萬貫,但是明年一年大唐的人口增加到了00萬人,但是大唐明年的年稅收為0萬貫,實際上如果算大唐的人均稅收,其實是沒有增加的,這意味著大唐的國家稅收增長陷入了停滯,這對整個國家來絕對不是好消息,這意味著大唐出現了問題。”
“糧食增收也是如此,比如我們今年大唐人口000萬,總共耕地一億畝,總計收入糧食億石。如果明年大唐人口增加到了00萬,總共耕地增加到了億畝,但是總計收入糧食億石,這意味著我們大唐的糧食雖然增加了,但是每畝地的平均糧食收入卻減少了。”
“這個時候父皇就需要派人調查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平均畝產量降低,是因為氣候,水源,災害,還是有人在中飽私囊等等。”
“如果是氣候,或者是其他的問題,那父皇就需要提前考慮賑災,因為暫時糧食不會出現問題,那麼後續也許氣候會發生重大變化。”
“如果是因為某個地區的人均耕地太少而導致這個地方經常出現饑荒等災害,可以考慮講這個地方的人口進行移民。”長樂認真的解釋道。
這些都是她努力學習到的東西,這已經不純粹是數學的範疇了,當然你是數學也是對的,其實這已經關係到統計學等方麵的知識了。
在這個時代,雖然唐朝也會統計類似的數據,但是隻有總體數據,而人均數據這些是不可能有的,因為大唐沒有那麼多算學人才。
你很難想象,中國的數學萌芽領先於世界,但是數學發展卻落後於世界,這個是取決於中國古代的文字記錄方式。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個非常重視推導過程的學科,而中國古代都是需要用大量的竹簡來記錄,受限於竹簡的書寫方式,中國古代的很多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全部都被節省,最後都剩下了結果。
這樣的話,後人很難從前人的推導中得到啟發,甚至有一些後人比較厲害的算學家,在使用前人公式以及結果的時候,他自己有所懷疑,還需要自我證明,這就浪費了很多算學家的精力。
從文言文的書寫方式就可以看的出來這一點。
實際上在九章算數出現在公元100年左右,但是你敢相信在南北朝數學家祖衝之之後,隋唐時期的數學幾乎都是處於停滯狀態的。
所以,影響每個文明的發展過程,也許一個的因素就可能影響許多,一個竹簡記錄就影響了數學的發展,而西方因為人少,更多采用獸皮記錄,所以可以詳細的記錄圖文,研究出幾何,然後逐步的記錄過程,後續的很多數學家就會逐步吸取前人的知識。
不過其實我們用後世的思維來推導曆史,是不正確的,這樣的結果優先論並不正確,因為我們所學的數學都是經過了無數數學家經過專業的規劃,給我們製定了數學學習的過程以及時間線,但是實際上在曆史上,很多簡單的數學定律也許沒有發現,但是一些難得卻發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