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1 / 2)

聚焦在案發現場周圍,發現這裏來往的車輛較多,但是其中都是在節假日。這裏通往主城區的隻有一條主幹道路,因為這裏的山路較為狹窄,所以這裏為了方便城市居民上山遊玩,安排了一路公交車在這。

因為這裏是山路比較多,而且案發現場周圍不是專門給遊人通行的地方,所以這裏的監控比較少,案發時正好處於星期天的晚上,所以當時這裏的車輛比較多,但是據了解也沒有行人目擊到有車輛緊急刹車的情況。所以想要搞清楚當天駕駛車輛的人是凶手還是被害人非常有爭議。

從被害人的人際關係調查,這次拓展到網絡圖上。被害人與現實中相處的人員比較少,大多數都是通過網絡渠道認識的,所以凶手的身份也會主要集中在網絡認識被害人這方麵進行判斷。

而且這幾天走訪過失蹤女性的家庭,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曾經在網絡上進行交友,然後通過變賣化妝品或者是其他產品的方式告訴家人自己的工作狀態。在最近一個月甚至兩個月內都會有比較大額的賬目入賬,這也可以推斷案件是很單純的隨機謀殺,凶手都會有一係列的準備,包括受害人失蹤的那一段時間也許它們都處於同一個場所,在那個時候也許都被凶手控製住。

從這幾個被害人和失蹤者的通話記錄上調查,他們經常都會打給一些陌生男子,也許這些就是他們的客戶。

賀蕭他們的專案組也隻能從頭到尾把所有電話都撥打過去詢問情況:“喂,你好,你認識……”

對麵是個聲音大概在五十歲上下的中年男性接的電話:“哦,你好,我好像認識,之前這個女人打過電話給我。”

“我們是警察,我們想詢問一下你們的通話內容是什麼?”

“當時他好像是跟我推銷化妝品,讓我加她的企鵝,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問了我孩子之後才下載下來。然後她就發了一些信息,主要是介紹她公司裏的產品給我,但才過了幾天她就開始,騷擾我,發一些不正當的那些東西給我,我就告訴了我孩子。之後就把她屏蔽了,我感覺她就像是一個騙子,盡推些我不需要的東西。”

“可是您真的沒用或者沒看他發來的那些信息嗎?”

對麵的電話裏突然傳來了一個巴掌聲:“對不起,是我沒用,我其實去找過這個女人,我沒抵擋住誘惑。”

“你們大概有過幾次交易?”

“就真隻有一次,我可以發誓,我是實話實說。”

“好的,因為您所做的事情是違法的,所以之後我們需要您的協助,有警察會聯係你。”

徐瑾轉過身來,麵向其他人:“沒想到他們是參與那種不正當的關係!”

“當然了,不然你怎麼會知道他們突然會有那麼一大筆錢入賬,除了去搶銀行,怎麼可能突然變得那麼富有。”

“他們還可真行!”鄭旭楠調侃道。

……………

梳理下其餘三個失蹤案件:

第一個案子,失蹤者叫尹蘭雲,年齡二十二歲,失蹤前在黑山市的一家工廠內做紡織車間女工,失蹤時間大概和他們相似是在一個月前。父母報警時大概就是在一個月前,他們當時在外地,隻有女兒一個人在黑山市生活。

在失蹤前不久,他們女兒曾經給他們打過一通電話,說是新談了一個男朋友,是一家公司的經理,很有錢,想在之後帶男朋友去給他們看看,可之後就突然沒有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