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絕望到死(1 / 2)

杜佳平時是個什麼樣的人?她在陌生人眼裏其實是個實在人。看他的樣子人畜無害,穿著一條簡單的裙子,係著一個白色的發帶,和我們看起來的普通女孩兒無二差別。她的性格很好,見了人就會嘿嘿的笑,但是不怎麼說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是一個實在人,但誰又會想到他是一個殺人凶手。

這是因為在我們的眼中連環殺手,有著自己不為人知的麵具。曆史上也有很多這樣的殺手,都是這樣的。也許他會帶著一副眼鏡,打著整潔的領結戴,胡子也刮得很幹淨,是個提著公文包的高端技術員;也許他曾經當過老師,發表過很多熱評如潮的論文;也許他風度翩翩,能言善道,是一位紳士,甚至在法學院深造過。

這些人大多數和我們想象的精神病殺手不一樣,他們沒有胡子邋遢,全身血跡,和普通人看起來沒什麼區別,甚至比一般人還要有氣質,注意形象。

因為他們選擇這樣的關係,太容易讓自己隱藏在人群中了,哪怕你遇到他們,也不會把他們和變態兩個字聯係在一起,甚至會有一些崇拜感,而我們生活中大多數都是這樣的人。

從分析現場情況,包括屍體和痕跡,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得出這個案件的始作俑者,這完全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簡單的案件,隻是有兩個女性組成,但是著三個男人的背後,出現的是什麼,是一個變態殺手,這個殺手還是一個女性,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不會有犯罪動機的一個女性成為一個殺手,她的人生道路上經曆的到底是什麼?

首先這就是一個過去的殺人手法,被害人經曆的死亡痛苦比其他人受到的是幾倍,幾千倍,為什麼,因為背後的那個女人讓他們迷失了心智,成就這樣的後果,痛不痛苦?

這場案件的心理特征從杜佳的童年開始分析就可以很容易知道。

首先她的童年生活過的非常痛苦,自己的母親就是案件的起點,母親作為孩子唯一可以嗬護的對象,但是母親拒絕和孩子的親昵行為,到底是為什麼,隻有你清楚表達出對孩子的那種愛,不然孩子選擇發泄的對象,開始麵相一些小動物,殺戮感成為興奮的來源。

還有犯罪現場重建過程中,凶手都會有一個入室階段,表達為熟人入室,強迫和緊張的感覺減少,接著就是觸摸階段,表達為熟人和熟人之間的交談,或許是一些往事,也許是笑話之類的,讓被害人喪失抵抗。

再到行凶階段,這就是凶手暴露本性的一個階段,她會把自己封鎖到一個空間,這就是一個心理密室,在這裏麵完全找不到自我,封閉情況下,刺激大腦,更加慌張,瘋狂的行為就可以理解。之前吳赫行凶的過程中表現在對受害人多次用菜刀砍被害人。也許這個時候,他的眼睛完全屏蔽了不想看見的所有事物,取而代之的就是殺戮。

最開始對自己心愛的女人表達愛慕,發現自己身邊還有很多人在霸占她,激怒了他,把這種情緒抒發在被害人身上,得到的就是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