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內政外交問題(1 / 3)

順利光複了劍閣險之後,漢軍的北線也終於反客為主,掌握了想打就打、想守就守的主動權,可以比較放心的回過來解決東南兩線的問題,還有解決更加重要的內政問題。

這個時候,曾經的府之國川中盆地也在幾經戰亂中變成了一個千瘡百痍的爛攤子,登記在冊的人口兵戶在司馬昭時期就已經被大量遷移到了河東地區,又被石苞統領的晉軍騎兵在綿竹和雒城附近搞了一通打掃蕩,人口大量損失,城外房屋幾乎全部被焚毀,百姓流離失所,錢糧耕牛損失慘重,很多人家是連隔夜之糧都拿不出來。

還有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就是隱戶問題,自打費禕遇刺身亡之後,沒有賢相治理的蜀地就朝政日益敗壞,曾經被蜀中四相牢牢壓製的川中世家也乘機搞風攪雨,大量吞沒和隱藏田戶偷逃賦稅徭役,壯大自身卻削弱蜀漢國力。到了曹魏滅蜀的時候,蜀中世家更是上報了一個蜀中人口不到百萬的荒唐數據,敷衍急於收買蜀中人心的司馬昭,也逼得司馬昭捏著鼻子認了這筆爛帳。

前文過,蜀漢滅亡時蜀中世家上報的總人口是九十四萬,然而十六年後下一統,司馬家族反攻倒算重新清查人口,一度被他們搞得生男而不敢養的蜀中人口,卻一下子變成了四百三十四萬!蜀中世家隱藏的人口之多,由此可見一斑。

也正因為如此,為了得到足夠的賦稅來源和兵力來源,早在率軍返回成都的期間,張誌就已經和薛讓等親信商量起了重新普查人口的重要大事,也早早就決定拿自己的便宜老丈人常閎開刀,首先清查蜀中頂級世家江原常家的隱藏人口,樹立榜樣也殺雞儆猴,讓其他的蜀中世家看到漢軍清查隱藏人口的決心。

如此一來,一個重要問題又放到了張誌的麵前,那就是如何才能在盡量清查人口的同時,不至於過於刺激蜀中世家,太過損害他們的利益,不把他們徹底逼到漢軍的對立麵?

在這一點上,減免賦稅無疑是一個最好的兩全手段,張誌也馬上就想到了三個安撫世家和收買民心的辦法,首先就是清理出來的隱藏人口一律過往不咎,不再追討隱戶之前偷逃的賦稅;其次是取消三歲到十四歲的孩童口賦錢,十五歲以前的兒童一律免稅;第三則是把世家田奴的雙倍賦稅,降低到隻增收一半,以此減輕蜀中世家的負擔,削弱他們的抵觸情緒。

思想有些守舊的薛讓有些反對給田奴減稅,覺得這麼做盡改了兩漢祖製,又會在將來減少財政收入,張誌卻不這麼看,道:“兩漢給世家田奴加增一倍的賦稅,其目的除了增加賦稅外,再有就是遏製土地兼並,防範世家坐大。但是早在桓靈二帝的時期,炎漢朝廷就已經控製不住地方,導致世家大肆隱藏人口,拚命偷逃賦稅,這是難治的沉屙,短時間內我們休想扭轉這個趨勢,隻能是循序漸進,逐步扭轉。”

“把世家田奴的賦稅降低到隻增收五成,從表麵上來看我們是虧了,但是把那些隱藏人口清查出來以後,我們每個人口又可以獲得一倍半的賦稅,這樣的漲幅足以抵消帳麵人口的賦稅減少,實際上還肯定會有大的盈餘。同時人口清理出來以後,我們還可以獲得足夠的人力和兵力來源,為我們更下一步的收複漢中和光複中原奠定基礎。”

“再往後也一樣。”張誌又接著道:“清理出來的人口都登記在案,他們的兒女子孫長大以後也要繼續交稅,世家大族再想把他們變成隱藏人口也肯定更難,所以即便從長遠來,我們的賦稅也隻會增加,不會減少。”

仔細盤算了發現張誌得在理,薛讓便也點了點頭,道:“不錯,蜀中世家隱藏的人口至少是真正人口的兩倍,全部清理出來我們按一倍半收稅,可以四倍五的賦稅,確實要比隻收在冊人口的兩倍多得多。隱藏人口登記在冊之後,世家再想隱瞞也肯定沒那麼容易。有了這些增加的賦稅,我們也有底氣可以免除口賦錢(兒童稅),鼓勵百姓多生多養子女,增加我們將來的納稅人口。”

“還有,我還想給蜀地免除三年的徭役。”張誌又道:“三年後的徭役也要明文規定大量減免,尤其是那些生有男孩的家庭,蜀地的徭役實在是太重了,巴郡全郡都生男而不養,就是被這沉重徭役逼的,我們必須減免到丞相時期的水平。”

“後將軍,那江州造船的事怎麼辦?”薛讓擔心的問道:“還有水利,這三年裏,我們不可能不疏浚河道和興修水利啊?”

“出錢雇工。”張誌想都不想就道:“免除徭役的三年裏,官府一旦征調民夫興修水利、修繕道路城池和開礦挖井,一律按照市價發給工錢,同時供應夥食。”

張誌的話還沒有完,薛讓就已經明白了張誌又在打垃圾食品的主意了,便笑道:“後將軍,那你的方便麵和午餐肉可得要跟得上,這些東西如果跟不上的話,那我們別籌備收複漢中和光複中原了,就是想守住蜀地恐怕錢糧都得出問題。”

“放心,不會斷。”張誌微笑,又在心裏補充了一句,“除非某個圖釘真的找到了開啟自毀程序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