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漢軍夜校(1 / 3)

用裝神弄鬼的手段化解了晉廷的緩兵計和離間計,同時也穩定住了內部之後,張誌這才騰出手來發展內政,解決一些必須處理的問題。

民生、賦稅和法治方麵都不用張誌怎麼操心,民生有擅長民政的陳粲主持負責,川中又是出了名的富庶和糧產豐足,再加上軍隊對普通糧食的需求微乎其微,百姓在軍隊糧草方麵的負擔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隻要解決好水利好了水利問題,即便這幾年的時令都不是很好,川中百姓也普遍不用為糧食發愁,實際上的生活水平也早已超過了諸葛村夫的時期。

賦稅和錢帛方麵當然是張誌在這個時代的生父張容負責,張容也貪汙誰的錢也不會貪汙自己親生兒子的錢財,所以即便張容的才幹不是十分出眾,益州的帳目還是十分清明,賦稅也基本上可以保證征收到帳,還有漢軍新錢的發行推廣也十分成功,讓鋁錢順利取代了容易仿造的銅質直百錢,成為川中和東吳乃至晉地的硬通貨。

負責法治的是毋斂老人張咎,輔之以性格仁厚的川中名士李密和李福之子李驤,他們雖然沒有故意什麼網開三麵收買人心,卻也基本做到了執法公正,法治清平,沒有出現大的過失,有力的維持了川中軍民秩序,也讓蜀地的高官和世家不敢過於放肆。

也正因為在這些方麵不用怎麼操心,張誌也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最重要的一個方麵——為漢軍培養後備人才。以便將來北伐中原擴大地盤後,有足夠同時可靠的地方官員可用。

為了做到這點,張誌在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決定采取兩個方法培養後備人才,第一是擴編蜀地官員,第二則是開辦士兵夜校,向漢軍將士傳授文化知識,以便將來直接從士卒中選拔官吏人才。

擴編蜀地官員這事相對來說比較好半,蜀漢滅亡時共有四萬官吏,其後晉廷依照他們的行政機構設置官員,裁撤了大量的官吏回鄉為民,蜀地民間本來就有著許多能讀會寫的官吏人才,讓張誌有了龐大的基層人才可以選拔任用。

當然,張誌不可能象劉禪一樣搞什麼冗官冗政,把這四萬官吏全部叫回來耗費錢糧供養,在與陳粲、薛讓和張容等人仔細商量過後,張誌隻是決定在郡縣兩級增設副手,每個郡都設置正副兩個郡丞,每個縣也設置正副兩個縣丞,讓他們輔佐郡縣主官施政撫民,積累行政經驗,同時也明白告訴這些新設副職,說他們將來會被調到雍涼中原任職,還會直接擔任主官,鼓勵他們勤奮任職,用心辦事,以便將來得到大用。

士兵夜校方麵卻是從零開始,也還好,垃圾食品的包裝箱讓張誌有了足夠的紙張可用,毛筆墨汁的造價也不是太過昂貴,黑板也可以用木板加紙殼解決,所以把嚴岌任命為漢軍軍校的校長,又從晉廷裁撤的蜀漢舊吏中挑選了一些能寫會算的官吏出任教師後,漢軍馬上就開始了向士卒普及文化知識。

很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說張誌向士卒傳授文化知識完全是出於一片好意,然而漢軍將士卻普遍不肯領情,也普遍都是消極敷衍,不肯學習,甚至還有人叫嚷什麼寧可上陣殺敵,也不願拿起毛筆來學會寫自己的名字。

這些情況報告到了張誌的麵前後,張誌別無辦法,也隻好是專門抽出時間親臨軍營,到漢軍開設的士兵夜校中查看情況,結果隨便挑了一個屯隊的夜校班一看後,張誌也頓時就被氣樂了。

火把光芒的照耀中,也不知道叫什麼名字的老師在紙殼木板做成的黑板上寫寫畫畫,不斷解釋自己寫的字是什麼含義,還有筆畫順序,要求士卒照貓畫虎,謄抄學習,大聲念誦,然而漢軍將士卻在下方有說有笑,聊天的聊天,吹牛的吹牛,還的人幹脆拿著石頭在玩六博和脫下了鞋襪摳腳丫子,幾乎沒有一個人用心聽講,更沒有一個人拿起毛筆照抄照寫,模樣情景與後世的放牛班幾乎一般無二。

也還好,軍紀還在,看到張誌滿身甲胄的領著親兵和幾名漢軍將領突然衝進現場,站到了夜校老師的旁邊,百餘名漢軍將士立即全部起身,向張誌行禮說道:“見過後將軍。”

重重的呼吸了兩口,強行壓下心中怒氣,張誌招呼道:“免禮,坐下,都坐下,我有幾句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