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悲喜交集-第二百六十章:再返根據地(2 / 3)

“是,首長。”

楊芳問道:“楊育生在軍區的表現還好嗎?”

“嗯,育生這小夥子不錯,人機靈又有文化,現在已經不再給司令員當警衛員了,而是調到秘書科當首長的筆杆子去了,和你這個當姐姐的差不多,也幹起文化工作來了。”

宋部長誇讚著說道。

楊芳說:“那他這次和我爸媽一起去延安嗎?”

“原先是這麼安排的。”

宋恩德部長說:“但是育生對我們這裏產生了感情,不想走了,所以前天我們帶著他去密州找楊老師夫婦商量了一番,最後楊老師決定你們姐弟倆都留在晉察冀根據地跟著部隊打鬼子,他們倆去延安,因為隻有延安才是他們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地方。他們說自己身板硬朗著那,不需要子女的照顧,以後打跑了鬼子你們全家再在一起。”

楊芳說:“那也好,這是我弟弟的選擇,我支持他。今後首長也要多指點批評他,讓他快點進步。”

“哈哈,小楊同誌你放心,你弟弟的進步一點也不必你這個當姐姐的滿啊,小夥子聰明著那。”

聽口氣,首長對楊育生還是很滿意的,這讓楊芳的心裏也安定了許多。

她告辭了宋部長等去了分社所在的地址,在那裏她見到了自己的老戰友和同事們,分別敘舊再見,大家自己是親熱非凡了。楊芳還拿出在北京為大家買的香煙糖果和蜜餞等,讓大家分外的高興。

分社的領導對楊芳近階段的工作做了充分的肯定。

社長對她說:“楊芳同誌啊,前些時我們知道你去野戰醫院陪護陳浩成團長的,耽誤了的稿子你隨後全部補了上來,真是不容易啊。這次又去北平執行了上級的秘密任務,差點幹回地下黨去了。對了大區的曾政委看了你在軍報發表的報道,對你很是稱讚那,還專為你了寫了一首詩,我抄下來在這兒,你拿去看看。”

說完社長拿出一張稿紙,楊芳拿起一看不好意思了起來。原來這紙上寫著一首七律,題目便是《軍中白楊》,詩為:不阿不諛自成長,傲視群木遮蔽陰涼。莫道白楊無芬芳,腰杆挺直是棟梁。

“哎呀,首長說的是我們分社的大家夥兒,那裏是專指我啊,我還要多鍛煉那,今後要多寫出有力度的報道來。”

楊芳謙虛的說道。

社長則說:“小楊,你也不用這麼謙虛,你真是我們分社的第一支筆啊,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莫道白楊無芬芳,不就是映射你楊芳嗎,對了,前幾天我在北平的散文雜誌上看到了你近期化名投稿去的那篇散文《張公石》了,寫的很美,我們都很欣賞。但是首長說你的散文裏的革命性太少了,小資產階級的情調多了些,希望你要徹底把立場站到工農兵一邊來,多寫點有革命豪情的文章那。”

楊芳想了想說:“社長,文學本身就含有政治性這個我明白。不過我想工農兵群眾也是需要美的啊,難道他們隻配喊號子,幹粗活兒?對美好事物的讚美是多種多樣的,群眾的欣賞能力也會越來越高的,這點上首長也許還一時不理解,時間長了他們就會體會到了。”

社長帶著點苦笑的說:“你說的我也明白,但是和首長就不必去頂真了,既然我們選擇了走革命的道路,那麼我們的一切就都要符合革命隊伍的要求啊。好了,咱們現在先不說這個了,有個任務給你,這次你回去要好好的采訪一下你們鬆山根據地的後勤部馬抗日主任,他可是立了大功了。”

“哦,馬抗日他又立功了?”

楊芳感到了很是奇怪,自己才走了半個月的時候,這個馬抗日居然再次創造奇跡,真有點想不到那。

見楊芳帶有疑惑,社長就把鬆山根據地在那麼短的時間裏就組織起力量,將混進根據地的李九匪幫及日本特務全部消滅,使得被綁架的我們醫院和征稅工作隊的女同誌全得到了解救,為根據地清除了一個心腹大患的事情講述了一遍。

“這還要得益於當初你和張必成同誌的推薦那,屬於推薦得當,物有所值。”

社長說:“對了,楊記者,聽說這個馬抗日同誌還是你的對象那?是不是這樣啊,要是那本身可就是一件新聞了,美人兒愛英雄,正是太有故事性了。”

楊芳一下臉紅了,說:“組織上的知道的,但我還沒做出最後的決定那,所以現在也僅僅是在談對象而已,最後如何還定不下來。”

社長很了解楊芳,因此他說:“也好,多處處才能對一個同誌全方位的進行了解。尤其是像你這樣曾經結過婚的女同誌對這樣的事兒更為謹慎,這是可以理解的。這個馬抗日我見過麵,雖說其貌不揚,但工作能力還不錯,有些鬼點子。論起級別來他是夠結婚的資格了,正團級幹部的身份也對得起你了,至於外表嘛配你是顯得磕磣了點,但我個人認為不必要過於計較,人好就比什麼都好。”

楊芳說:“我知道了,社長。我明天就去密州,看完父母我就回鬆山去了,還有什麼新的工作要交代的嗎?”

“哦,沒什麼了。”

社長說:“鬆山那邊來派來接你的人就是馬抗日同誌,他前兩天就到密州了,你明天就能見到他了。”

楊芳聽到馬抗日的名字並不覺得那麼親熱,在她的心裏最想見到了人一是父母和弟弟,二就是陳浩成了。至於馬抗日也不能說完全是沒感情,隻是覺得他還是很關心和愛護自己,但那種戀愛中的雙方之間隱隱的牽掛在楊芳的心裏卻是很少很少的。

不管怎麼樣,楊芳再次回到戰友和同事們的身邊還是非常高興的,晚上分社還破天荒的在軍區機關食堂裏訂了餐,為楊芳記者接風。就連其他機關的同誌聽說美女記者回來了,也湊上來蹭飯吃,一是打打軍報分社的秋風,二是飽飽一睹美女風采的眼福,三是這裏許多年青的幹部都想追求楊芳,雖說傳聞中她已經有了對象,但那時候的幹部都知道有競爭這麼個詞兒,隻要楊芳沒正式結婚他們就敢大膽的去追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