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圖書館裏的生活(2 / 3)

之所以說“幾乎”,是因為在喬安之前是沒有的,但在他從第二層裏發現了一係列有關於東方古語言的書籍後就有了。

喬安花了幾天時間,在技能麵板上將“東方古語學”這個技能點到了圓滿後,第三層圖書館就稱為了他肆意遨遊的知識海洋。

在這裏他發現了很多前人的著作,當中的許多觀點,為他的魔、武研究帶來了很多啟發。

譬如現在在他手上的這一本《論修行體係的起源》,成書於三千年前。

作者遊曆過東西方大陸,深入兩分腹地深入調查、記錄、總結,最後有了這本書。內中詳細論述了為何東、西修行體係的起源和發展。

書中開篇指出其實所有的修行體係都有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其根源都在於人體。所有體係修煉的目的都在於對人體寶藏的開發,其結果都是生命的進化、升華。

而在這一根本上為什麼會開出不一樣的花來呢?還是在於東西方各自的環境差異!

人族天生弱小,不像真龍、鳳凰、麒麟這些上古神獸,生來就有大神通。故此為了更好地在蠻荒時代活下去,人們開始模仿自然中的種種強大生靈開始鍛煉。

在東土大地上,人們見到的多是山精野怪憑本能去吞吐日月精華,汲取天地靈氣鍛煉體魄。所以在模仿中衍生出了最早最原始的武者、修道者。

後人憑借著聰明才智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前進,由此發展出了武道與修道者。

寫下這本書的作者曾舉證,多次在一些封閉落後的山村中發現那些模仿精怪的“形意”之法。

這些修行法相對簡單、原始,都是村中聰慧之人無中生有,一點點摸索出來,大多是模仿山獸的行為,通過觀想、吐納,內煉肺腑外煉皮肉。

故此武者前期首重精氣神中的“精”,但是並非不修“神”與“氣”,隻是初期涉及得比較淺。所以看起來武者在前期缺乏攻擊手段,往往不如前期較為重“氣”的修道者那樣,看起來仙風道骨手段高明。

但實際上各大體係走到後麵,譬如六階之時,都需要做到“精”、“氣”、“神”圓滿合一,才能邁入七階,實現生命的蛻變。

按照現下修行界的說法來說,就是武破虛空成神!

西方的魔法師與鬥氣武者也是一樣,他們為了強大起來,觀天察地,師法自然,學習魔獸的種種,所以有了魔法師與鬥氣的修行體係。

至於既然各大體係都來自於人體,那為什麼最後修行出的力量會有那麼大不同,作者在這裏做了一個假設:

那就是真氣、鬥氣、魔力、真元之中所蘊含的精氣神比例不同!

修行者走上各大體係之後,總有側重於某一項的,即使是成神後精氣神圓滿,也會有某一點在長期的鍛煉下更為突出。

體內的“神”、“氣”、或者“精”的格外龐大,就會造成力量配比不同,誕生的力量性質不一樣!

所以即使成神了,各體係的修行者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區別。

當然,這種可能性還沒有得到確切地證明,因為作者無法將“真氣”、“魔力”或者“鬥氣”放在容器裏進行實驗、解析。

“但是......我或許可以......”

喬安收好這本《論修行體係的起源》,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然後轉而看向手邊的另一本書:《鷹眼術下不為人知的世界》。

這本書來源於六千年前的一個魔法狂人,此人對於魔法中的基礎魔法“鷹眼術”情有獨鍾,在不斷提升這門魔法威力的過程中,無意中接觸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微觀世界!

此後他一發不可收拾,除了研究鷹眼術之外,還用煉金術打造了一件件稀奇古怪的魔法道具,用來研究他看到的一些肉眼無法看見的東西。

當喬安在書中看到了一個類似顯微鏡的魔法道具時,他真不禁為這個天才人物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