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當時雲峰山下的那個小村落都沒有正當名稱,隻是背靠著雲峰山的名氣很大,當然在雲峰山周圍的幾座城市也很有名望。其實名稱為雲峰山的山峰有很多處,它們都分布在各個州郡之中,被稱為雲峰山的山峰都各具特色。本篇故事所講解的雲峰山也有著很特殊的景物,它的周圍還是有著幾座有名的山峰,暫時不再描述這些山峰的獨特景致,首先要說明的是這座山峰下的小村莊。
傳說當時雲峰山下的這個小村莊還不到二十戶人家,幾戶人家大多都靠種田為生,每當農閑時,莊戶人家就要進山砍柴,砍下的柴除了燒火做飯之外,剩餘的柴可以挑到附近的兩座城市去販賣,燒柴換錢能夠補貼家用,因為距離這兩個村莊不遠處有著兩座古城,一座古城為燕樂城,另一座古城為石匣古城,當然還有著一座大城市為北京城。這幾座城市中都居住著很多人家,這些人家都需要要升火做飯的燒柴。
這座小村莊就坐落在那兩座古城的中間地帶,若和那兩座城市相比較就顯得微不足道,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落的周圍有著青山綠水,還有著很獨特的自然景色,村莊前還有著一些平展開闊的土地,這些土地還能夠耕種各種糧食和蔬菜,村莊後的一些小山坡上栽種著一些果樹,這些果樹有桃樹梨樹和蘋果樹,栗樹和核桃樹隨處可見,在溝邊和果園的外圍還生長著一些野山棗樹。因為這個村落山坡上的土地是黃土地,這個村落當時的名稱為黃土坎村。。
每當春季來臨時,黃土村這個村莊後的那些山坡上的各種果樹的花朵竟然開放,滿山滿坡五彩繽紛,花香四溢。開放的花朵引來了無數的蜜蜂和蝴蝶,最招人眼目的是一種特殊的蜂鳥,那種身材纖巧的蜂鳥在其它地區很少見,當地村民們都把這種美麗的鳥兒稱為奇鳥,因為在鳥類中它們算是體形最小的一種鳥兒。村民還說出了這種蜂鳥就生活在雲峰山的周圍,遠離雲峰山的臥虎山和蟠龍山就很少有這種蜂鳥,雲峰山上有這種奇鳥也算是一奇。
山村背後的小山坡的景物就算是平常景物,那些小小溝壑和山坡就算是雲峰山的根基,高聳的雲峰山上才有著更為稱奇的景物,有著奇異景物的雲峰山就算是黃土這個小村落的靠山,雲峰山腳下的這個小村莊隻有二十多戶人家,當時這些人家的房屋大多都是茅屋草舍,隻有幾戶人家居住的是青磚青瓦房。幾十戶人家的房屋建蓋的很分散,那些房屋都是根據各種地形建蓋而成。
村落的東頭有著一個單門獨院的人家,這家人就是王誌和他母親的家,王誌幼小時父親因病過逝,他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養大成人,他隻能和母親相依為命共同生活,因為他們家境貧寒,已經成年的王誌還沒有娶妻生子,平素他們母子隻靠二畝地和幾棵果樹生活,他們家的那二畝地就在村落前的平展土地中,他們的平地每年大多都種植紅薯,紅薯高產另外它口感香糯甘甜,它是村民和城裏人的必備食物。每年秋季紅薯收獲時,王誌都要挑著挑子去石匣古城去販賣,播種紅薯要比播種其它糧食合算,他販賣紅薯的銀錢再購置其它糧食和蔬菜。在他家所居住的後山坡上還有一些果樹,這些果樹就是他們家的果樹,山坡上有著五棵古梨樹和十幾棵栗樹,當然還有兩棵高大粗壯的核桃樹,他家的院落中還是有著幾棵核桃樹,在這些果樹的周圍還有著一些野山棗樹,自然生長出的野山棗樹不歸他家所有。這些果樹所生長著的果實還要販賣出去,王誌還要用扁擔挑著筐把這些果實挑城裏販賣,他經常去往的城市就是那座石匣古城,他對那座石匣古城有些熟悉,他就不願意去往那座燕樂城,燕樂城距離他所居住的村落也不算太遠,可是王誌去往這座城市的時候很少。
王誌在冬季和初春時,他總是去往村落後的雲峰山上砍柴,砍回的柴還要在自家的院落中曬幹,這些柴除了自家燒火做飯外,他就把餘柴挑到石匣古城去販賣,這樣王誌一年四季都在不停歇的忙碌,他為了攢些銀錢翻蓋自家房屋,還要為了娶妻生子,最主要的就是要掙來他母親的養老錢。
這個傳說故事要從這年的一個春季開始,這個春季小草在地下還沒有發芽,小村落前的那條河流剛剛解凍,村落後山坡上的各種果樹剛剛舒展枝條,溫柔的暖風驅趕了冬季中的寒風,這個季節正是大地回春萬物複蘇的季節。
這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王誌和母親吃過早飯後,他就和母親說出了要去雲峰山上砍柴,他母親知道天氣無風無雨很睛朗後就答應了他,王貴就走出房屋找到了那把使用的斧頭,他要把斧頭在院外的磨石上磨韌,他要用鋒厲的斧頭去砍柴。他一手端著一碗清水,一手拿著有著長長木柄的斧頭,他大步流星地向著屋外的磨石上走去時,他就聽到身後母親的話語聲:“王誌,你就是一個急性子,你忙著磨斧不要著急,手裏端碗水還灑灑揚揚,磨斧頭的水不夠,你還要返回水缸中來取。現在天色大早,你上山砍回一擔柴來,日頭都不會落山。”
王誌這才看到左手端著的一碗水還剩餘半碗,因為他邁步急促,碗中的水已經灑在他手上和袖口上,他不僅停下腳步向著外屋的母親看去,他看到母親正在外屋的鍋灶前收拾碗筷,他不僅端正了手中的那隻碗說:“母親,知道了,這半碗水足夠我磨斧頭,我磨過斧頭後就要進入雲峰山中去砍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