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貓捧著一座東部冠軍的獎杯回到了夏洛特,與此同時,李恪也在這一戰中,收獲頗豐。
比賽的勝利就不用多提了,這場比賽,他收獲最大的,還是係統內連串的提示。
“宿主依靠自身能力,完成了一次絕境下的爆發,任務係統因此觸發,已頒布任務——化境之旅!”
“任務:化境之旅!”
“任務要求:依靠自身爆發,帶隊逆轉取勝。”
“任務獎勵:特質:化境!”
“任務完成,恭喜宿主,獲得特質:化境!”
“化境:特質,進入化境後,宿主將在短時間內得到不設上限的提升!”
“觸發條件:一,重大比賽或生死時刻;二,宿主的體能達到極限;三,宿主的自身狀態需調整到最佳;四,達成以上三條後,觸發幾率為5.8%。”
提示很多,但對李恪而言,他得到的,也就是一個名叫“化境”的特質。
他之所以感到收獲頗豐,是因為這個叫化境的特質,一看就是非常逆天的。
“不設上限的提升……話說打魔術的這場G5,就算是不設上限的提升了吧?”
隔了一晚,李恪還記得G5戰末節比賽,他的確像是進入到了一個玄而又玄的狀態,隨手一投,直接就能進。
當時他還想,如果以係統來描述當時的狀態,那該是如何的爆種?
200%?300%?恐怕都不止……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是係統加持的爆發,應該是把體能忽略了。
現在看,體能的枯竭,還是先決條件。
“不設上限的提升也太BUG了,不過看這觸發的條件,還是很嚴苛的。”
想觸發,首先得是重大比賽或者生死時刻,這個很好理解:
常規賽、強強對決、全美直播的比賽,應該算是重大比賽,季後賽決勝的場次,應該也算重大比賽。
至於生死時刻,必須贏球的比賽卻處於落後狀態,那就是生死時刻了。
這麼一算,一個賽季下來,符合要求的比賽還是不少的。
其次,體能必須達到極限。
emmm……李恪覺得,他現在還是A級的耐力,不應該再提升了。
如果提到S級,像這場比賽,攻防一肩挑的打滿,怕是也到不了體能極限的狀態。
最後,自身的狀態也必須調整到最佳。
這裏的狀態,肯定是拋開體能來算的,就拿這場東決G5來說,體能枯竭之前李恪就已經獨得38分,這狀態,就算是最佳狀態了。
不過想到這,李恪又問號臉了。
“丫的,如果我前三節半在自己就能拿下38分,還要這化境幹啥?”
不過在轉念一想,這化境,比他前三節獨得38分,還是要強太多了。
有點科比單場81分、三節62分,或者麥迪35秒13分的意思了。
如果說李恪三節半38分的表現,還算是逆境中的爆發的話,化境的狀態,提供的就是絕境下創造奇跡的能力了。
以上三點全部達成,化境想要觸發,也就隻有5.8%的可能。
“這麼嚴苛的條件,怕是一個賽季也觸發不了兩次……”
……
東決結束的第三天,西決第五戰,湖人以雷霆之勢,橫掃了掘金。
最終,也是以一個4比1的總比分,擊敗掘金,進入總決賽。
“2008年的複製!”
總決賽對位一出,媒體們就打出了大標題,首選的,就是所謂的08年的複製了。
其實,這一時空,山貓有點像是頂替了凱爾特人的意思。
08年的一冠,09年因為核心球員下滑和內亂,沒能繼續打進總決賽。
緊接著時隔一年,他們又殺回來了。
李恪覺得更加相似的是,殺回來後的山貓,在總決賽開打之前,是勢弱的那一方。
不過,山貓會不會和曆史上的凱爾特人一樣,送給湖人一波兩連冠,他覺得,還是得等總決賽開打之後,才能知曉一二。
NBA就這樣切換到了總決賽模式,回到夏洛特的山貓稍作準備,就再次踏上二樓征程。
這一次,他們的目的地是天使之城洛杉磯。
6月1日,山貓抵達洛城的當天,露天看台發出了一篇名為《如何評價謝爾頓李的三年職業生涯?》的文章。
文章裏寫道——
“山貓再一次打進了總決賽,這就意味著,三年級的謝爾頓李已經兩進總決賽了,三年的職業生涯,他隻缺席了一年總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