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回到美國的時候,時間已經進入九月中了。
距離熱鬧的7月轉會期,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了,李恪還是隨處能夠聽到有關騎士三巨頭的新聞報道。
“丹尼費裏大手筆,最終是收獲了成功,勒布朗+德維恩韋德+克裏斯波什,0屆三大巨星聯手,下個賽季的NBA要大結局了。”
“大結局?你的意思是,謝爾頓會站出來,再次擊敗三巨頭嗎?”
“我知道你在什麼,沒錯,凱爾特人三巨頭曾經也被認為無敵於世,但他們最終輸給了謝爾頓領銜的山貓,騎士三巨頭絕對不同……”
這是美楊楊斯蒂芬·A·史密斯的ESPN節目,美人於斯基普貝勒斯鼓吹騎士三巨頭無敵於世,美楊楊持不同意見。
最後,美人於搬出年齡論完成絕殺:“凱爾特人三巨頭組團時,KG1歲,雷阿倫歲,真理0歲,而騎士三巨頭,勒布朗和克裏斯波什都隻有6歲,德維恩韋德8歲,和當時已經步入下滑期的凱爾特人三巨頭相比,騎士三巨頭甚至還未到巔峰!”
一般而言,人們認為一名運動員的巔峰應該是8歲到歲之間,所以,騎士三巨頭甚至有兩人理論上的巔峰都還沒到,這讓人細思極恐。
另一邊,露看台詳細的描述了騎士簽下三巨頭的過程,以及得到三巨頭後,整體的陣容構成——
“搭上一堆次輪選秀權,送走了合同較大的安托萬賈米森、理查德漢密爾頓和莫威廉姆斯,加上合同到期的德隆蒂韋斯特、賈馬裏奧穆恩等人,一番搏命式的操作後,騎士尚有合同在身的,就隻剩下了78萬的安德森瓦萊喬、40萬的丹尼爾吉布森、86萬的安東尼帕克、15萬的JJ希克森……”
“合計占走了1569萬美元的薪金空間,騎士因此得到了41萬美元的薪金空間。”
“緊接著,德維恩韋德和克裏斯波什以1450萬美元的起薪、簽約六年、且提前兩年還有一個球員選項的合同,加入騎士,為了保留鳥權,他們都以先簽後換的方式加入,騎士為此送出了未來四年裏的兩枚首輪和另外一枚首輪的互換權。”
“之後,丹尼費裏又用一枚未來的次輪,從勇士處換到了厄爾沃特森。”
“再之後就是一係列的簽約操作,包括大Z、朱萬霍華德、埃迪豪斯、傑裏斯塔克豪斯、埃裏克丹皮爾等等的老將,均以底薪加入騎士,以及德隆蒂韋斯特以一份略高於底薪的合同回歸。”
“最後,勒布朗詹姆斯以一份同樣是1450萬美元起薪的合同,帽上續約騎士!”
騎士14人陣容如下——
控衛:德隆蒂韋斯特、厄爾沃特森、丹尼爾吉布森、埃迪豪斯
得分後衛:德維恩韋德、安東尼帕克、
前鋒:勒布朗詹姆斯、傑裏斯塔克豪斯
大前鋒:克裏斯波什、JJ希克森、朱萬霍華德
中鋒:安德森瓦萊喬、大Z、埃裏克丹皮爾
洛城停留的李恪買了一份露看台,看到丹尼費裏具體的操作過程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盲點。
如果不是被老喬突然插手逼急了的話,騎士原本是有機會留下莫的。
畢竟,薪金空間是足夠的。
但再細思一番,李恪又覺得,即便薪金空間足夠,丹尼費裏也會放棄莫。
合同太高,年限也太長,對需要承擔三份超大合同的騎士而言,留下莫就意味著未來幾年、他們都要繳納數額巨大的奢侈稅。
且不這個時候的丹吉爾伯特還沒那麼有錢,即便他真得很有錢,這錢也不是這麼花的。
現在騎士的薪金狀況,才是最合理的,統計下來,超了奢侈稅線一百多萬美元,即便再加上還沒有填上的第15人,也就兩百萬的奢侈稅。
這繳稅的力度,還在丹吉爾伯特的承受範圍之內。
從薪金空間的角度細思過後,李恪又從陣容本身的角度分析了一會。
三巨頭的三個位置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中鋒位置有瓦萊喬,問題也不大。
隻有控衛位置,雖然上了德隆蒂韋斯特、厄爾沃特森的雙保險。
李恪卻認為,騎士用到最後,怕是還得用替補定位的埃迪豪斯或者丹尼爾吉布森去打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