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長見識了(1 / 2)

徐茹芸給王男這一行人安排的是D字開頭的列車線路,這樣一來到十堰的時間,也就四個小時。如果開車走高速,狂飆超速也需要三個多小時,那樣太不安全了。

給王男他們倆帶路的,是靈霧寺從新派駐到特情處裏的知風大師。這位大師年紀跟知雲大師差不多,也是四十快五十左右,而且不善交流,一路過來都沒說過幾次話的樣子。

說他是因為知雲大師和那位大大師折在冥界的事情而對王男心生怨恨的話,也不對,至少是一臉彌勒佛般的真摯笑容。可能是天性使然吧,所以王男也沒有太過在意。

到十堰後,早就有人在車站等候了。一行人上車出城,去靈霧寺所在的縣城,這又是兩個多小時的車程。而後,車隊又從這出縣城轉向了一處小鎮,接著過鎮不入駛進山區村村通公路……

轉來轉去,到地方後已經天黑了!

很難想象,這有真本事、有高人坐鎮的靈霧寺,居然就坐落在一處鄉村裏。

雖然背靠青山、前臨古堰灣,毗鄰著村落和古堰灣下一望無際的稻田風光獨好,可這寺廟的規模確實有夠寒磣的。嚴格算下來,占地麵積也就五百平米的樣子。

除開廟前那座九層的佛塔能看到有點佛家氣勢,其他建立在半麵小山坡上的寺院建築,就有些讓人不堪入眼了。如果不是走近後,能聞見香火氣息,絕對不會有人想到這是座寺院,還以為是出農家樂呢。

迎接王男一行到來的寺院長者們,似乎也明白王男眼中詫異的原因,不過事實勝於雄辯、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也沒什麼好掩飾的。

領頭那位上了年紀的老僧人打了聲佛號,用那地方口音濃重的普通話腔調說道:“阿彌陀佛,王科長大家光臨靈霧寺,本寺蓬蓽生輝……”

雖然都是些寒暄的客套話,可是王男聽得很認真!沒辦法,不認真聽不懂的說。當然,認真他也沒聽懂多少。

中國這塊地方地大物博,自古就有十裏不同音一說。普通話成為官方語言後,各地土話依舊是日常生活中的主流交流語言。像老人這個年紀,基本都是跟電視裏學習普通話的。

好在,靈霧寺前來迎接的人裏還有幾位年輕人,等老僧人話音一落就給王男翻譯了一遍,讓他懂了剛才那段話中的核心含義。

隻不過聽完翻譯後,王男糾結了:“這年代,還流行留筆墨?”

原來老僧人的意思,是想讓王男給靈霧寺留下一些筆墨簽名什麼的。簽名他能理解,當大官的下去視察,有能耐的地方官員都喜歡逢迎作勢,央求這些當大官的寫句什麼詞,然後留下名字之類的。

可是!誰會和老僧人一樣,央求留下毛筆題字?毛筆長什麼樣的,王男確實知道,可是人家毛筆不認識王男啊!畫個烏龜王八什麼的,倒是不難!可這玩意,人家要嗎?

一種淡淡的憂傷,在王男心頭悠然而生。不會毛筆字的話,會不會被歧視不學無術?看來要丟臉皮了啊——

“大師,俺不會毛筆字哎?要不留個題詞就好了?”說這話的時候,王男就在心裏暗自嘀咕:“尼瑪,這還是清淨修心的佛門之地嗎?好歹也是高人了,居然還如此俗套。”

不過一看到那棟能亮下幾萬人的眼三層樓高的現代化宿舍樓,王男就嘴角抽搐的明白了這地方絕對不是避俗的善地。

他那裏知道,人家高僧大德向往的就是紅塵煉心!當然,條件就這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老僧人聽王男說不會毛筆字,心下暗暗失望,錯過了一個裝裱牌匾的好機會。不過能題詞留名的話,對寺院來說也是份不錯的殊榮呢!等到這位然後一飛衝天了,再把題詞原味放大石雕出來,也是種非常不錯的選擇。

想到這,老僧人心頭的失望就淡了。他打了聲佛號,側身引路道:“阿彌陀佛,罪過罪過、還請王科長和諸位進寺慢敘——”

這次不用年輕和尚翻譯,王男也知道他這是請自己入寺了……

在王男心裏,靈霧寺這樣的勢力,就算沒有武當那種氣勢如虹、也應該有小家碧玉的婉約才對。可是今天一見,雖然隻是在燈光的映襯下,可是在是大失所望的。

路過那棟九層高的佛塔時,王男不禁多打量了幾眼。不禁是因為聽徐茹芸說知雲大師的鬼魂在裏頭,而且這也是靈霧寺中最為滄桑的建築了,起碼有五六十年的時間印記。

入院後,老僧人就將三十多名僧侶給揮散了,隻留了一名臨時備用翻譯和知風大師陪同。反觀那些被揮退的僧人,除開年輕的有些不舍得離開外,其餘都走得十分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