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他從沒對任何人說起過,包括倩娘。
到底是誰知道了他這裏有這麼一本賬冊?
難道是有人在他家裏安排了探子?
寒時傑一時急怒攻心,又覺心口絞痛,唬的寒蜀椒連忙倒熱茶、撫背心。
待寒時傑冷靜下來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兩個月前皇帝病危,大皇子二皇子之爭勢如水火,寒時傑他們行賄的那方正是大皇子派。
寒時傑和幾位生意上的老朋友見麵的時候也很是憂心這件事,他們做生意的與當官的不同,若是大皇子成功上位,從龍之功沒有他們的份,但大皇子若是敗了,大廈傾倒,他們這些底層的花啊草啊,可逃不過這場浩劫。
幾位年屆不惑的老夥計在那長籲短歎,各出奇招,有說不如現下再向二皇子那邊送點銀錢過去,表明一下立場?
畢竟他們小小商人,無心黨爭,之所以向大皇子一脈行賄,也隻是因為能給他們生意行方便的人是大皇子的人而已。
可是誰能為他們搭上二皇子的線呢?他們隻是偌大京城無數生意人中籍籍無名的小商人,底下人誰都知道他們一向是大皇子這邊的人,誰會為他們引薦二皇子的人。
上麵的人?上麵的人誰又認識他們呢?
也有人說不如暫時棄掉京城的生意,先去外地避避禍,待幾年後京城平靜了再回來重新開張,無非也是舍點銀錢罷了。
但是他們的生意根基都在京城,如何是舍點錢的事?那是身家本錢啊。
幾位老夥計坐在那出一個主意駁倒一個主意,愁眉不展。
如是幾天,終於有人想到了一個主意,說如果大皇子繼位,我們無功無過,生意照樣做,但是若是二皇子繼位,我們可以改口說當初是被迫行賄,並非主動。
我們眾口一詞,就說大皇子當初為了銀子,特地找我們這些小商人,大肆盤剝勒索,不給錢京城的生意就不讓做了。
在座的幾位聽罷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但是沒有什麼證據,就憑他們一張嘴,怕是難以成事。
這時寒時傑突然想到了他的這個賬本,或許可以作為證據。
在當時,這是性命攸關的時刻了,誰還顧得上藏私、保密什麼的,於是寒時傑坦然說起了賬本的事,幾位老夥計目露精光。
有這個賬本在就有說服力多了,畢竟主動行賄的話誰會傻到記賬本,萬一賬本落到別人手裏,那不是大禍臨頭,連自己一起拉下水?
雖然寒時傑確實是主動行賄,還記了賬冊。
不過,嘴長在他們身上,怎麼說不就是他們一張嘴的事麼。
幾人商議好了說辭,各自歸家。
誰知皇帝又醒了過來,一切風波又掩藏到了幕後。
幾位老夥計自覺躲過一劫,也都有默契的不再提這個賬冊的事。
於是剛聽寒蜀椒說賬冊寒時傑還一下沒想起來這茬。
現在隻覺得出了一身冷汗,是這些人裏出了叛徒,想要獨吞這賬本,或者最壞的情況,是這個叛徒把這本賬冊的存在告訴了大皇子黨,大皇子黨派人來偷這本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