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皇兄對於皇貴妃的感情,相較於我對沐言,如何?”
想起國主陛下散盡後宮獨寵一人的氣勢,陳南嘴角不禁抽搐了一下:“不相上下。”
“你覺得,他有感情用事嗎?”
“屬下鬥膽回答,有。”見謝寒鬆要與自己好好討論,陳南也顧不得自己說話的禮數了,“當初群臣爭相上書,往後宮塞人,陛下硬是死死咬住,一個都不肯收,由此得罪了多少大臣!”
謝謙上位時,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把皇甫鳳兮迎入宮中為後。皇甫鳳兮家世神秘,群臣還以為她是某個同僚偷偷進獻給國主的美人,於是紛紛效仿,上書給國主選妃。
誰知謝謙非但拒絕了他們的請求,還緊接著下了第二道聖旨——從今以後,他的後宮之內隻有皇甫鳳兮一人,有誰再敢試圖幹涉後宮,第一次罰年俸,第二次直接革職!
此舉太過於驚世駭俗,朝臣們群情激憤,說謝謙是被狐狸精迷了眼,還說皇甫鳳兮如今沒有子嗣,說不定以後都不會有,這樣下去必將動搖國本,東上危矣!
然而,就算輿論嘩然,謝謙也還是不動如山,照舊駁回一切選妃的奏折,不過每日上朝倒是準時,從來沒有耽誤過朝政。
長此以往,有些朝臣看出他此舉堅決,不像是一時興起,皇甫鳳兮恐怕真的會成為他此生唯一,於是憤而告老還鄉,整個朝堂空了一小半。
“那時,局勢確實風雨飄搖。”謝寒鬆也回憶起了這些,當時武官也走了不少,卻正趕上內憂外患的四國混戰時期,他就在那時穿上戎裝開始征戰,一戰就是這麼多年。
陳南趁勢說道:“若是國主不那麼固執,這些大臣們根本不會走。他日史書工筆,還不知道後人要如何評判國主呢!”
“可是然後呢?”
“什麼然後?”
“如果皇兄聽從了大臣們的意見,充盈了後宮,然後呢?”謝寒鬆平靜地反問,“連選妃之事都被要挾至此,難道那些大臣們得了便宜之後,不會更加放肆嗎?”
陳南一怔,他卻沒有想到這一層。
“辭官的那些大臣們,他們連皇貴妃都接受不了,想法已經被前朝禮法所禁錮,如此古板的人物,能指望他們對東上的發展做出什麼貢獻?”謝寒鬆接著說,“依我看,走了這些人,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正是因為這些老臣的離開,朝堂內才會湧入一批接替他們職位的年輕人才,他們不善於朝廷派係鬥爭,但對於東上的治理卻有一番獨到的見解。
陳南想了想,似乎的確如此,不由感慨道:“這也算因禍得福——”
“你以為這是因禍得福,但其實這都是皇兄的深謀遠慮。”謝寒鬆毫不留情地打斷了他,“至於他日史書工筆,人們會記得,正是皇貴妃入主後宮,才促成了如今的東上盛世。”
所以,他從不覺得皇貴妃對皇兄有什麼不好的影響。恰恰相反,有她在身邊之後,皇兄的性子反倒改善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