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26年(即1937年)。
衰敗、淒涼、悲壯、孤獨的抗戰第一年。
病秧的中國龍——往日西方人眼中沒落、頹靡、畏縮、懦弱、已經失去了戰鬥血性、失去了反抗精神、失去了民族魂魄的東方古國在上躥下跳凶相畢露的日本人在在進逼的武力挑釁下,終於龍首昂嘯,果敢堅決的發出了悲烈的抵抗、戰鬥的抗戰呐喝!
青天白日滿地紅的軍旗裹著硝煙和戰火,支離破碎但卻傲然的深深的紮在被炮彈犁過數遍的滾燙的陣地上!
被鮮血浸過的板結的國土上,數萬國防將士英勇決烈的屍體旁,是一堆堆、一排排斷肢裂足陪葬的日寇官兵。
在每一塊被突破的陣地前,在那流著英雄的鮮血和被炸得一地槍械零件的滾燙的沙場上,在那一麵麵千瘡百孔卻屹立不倒的獵獵國防軍旗下,被消耗掉數萬國防精銳的日本侵略戰車被迫停滯下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成了戰爭鬼話。
中國龍終於憤怒的出手了!
出手就打出了慘烈的血性!
世界的目光瞬時聚焦在亞細亞洲硝煙殺戮熾烈的中日戰爭舞台上。
民國27年(即1938年)。
武漢軍事大本營。
剛剛結束了一場高級軍事參謀會議。
防空地下室的空氣流通效果不是很好,一股淡淡的煙草味還徜徉在浮塵中。
去而複回的何應欽將軍默默然站在綠色台呢鋪就的會議桌旁,靜靜地注視著巨幅作戰態勢圖前正獨自環膀抱臂聚神凝視的一個背影。
筆直的褲線,熨燙得體的戎裝上衣,一根斜肩皮帶連接在腰間寬版軍用牛皮武裝帶上,整束著周身上下都是一股冷冰冰的直角線,一顆碩圓的充滿睿哲的光禿禿的腦袋,從背麵看竟也是見棱見角,凸顯出主人倔強不屈的個性。
蔣中正。
中國國民黨總裁、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國防最高會議主席、海陸空軍總司令,中國近代史上縱橫捭闔叱吒風雲的領袖人物,中華民國真正的元首。
此時此刻,這位中國的領袖正在思緒的飛揚之中。
之前盡管成功的將侵華日軍的主力由平原地帶吸引到了以上海為中心的東部戰場,但日軍的頑強和驚人戰鬥力,還是迫使幾十萬國防精銳敗退上海和南京。上海和南京兩地的先後失守,曾一度引起中國抗日局勢的極度危機。
國家之興亡、族種之滅存的局勢危機曾一度險之又險的打壓和考驗著眼前這個光頭領袖的神經和意誌力。
這個此刻背影消瘦挺拔,時刻軍容整潔,肅穆嚴謹,不苟言笑,具有超強自抑力、忍耐力,擁有令任何對手都讚譽有加的鋼鐵般意誌力的中華領袖,孤獨的一個人如牛負重,承受了戰爭前期如濤如潮如嶽如山的巨大壓力。
麵對日軍勢如破竹的攻擊速度和國軍戰場的一潰千裏,當整個世界都準備拋棄他和他領導的三民主義的中華民國時,就連日本人也含羞帶辱的宣稱不以他和他領導的國民政府為談判目標時,他卻憑著頑強的意誌力和合縱連橫的統帥力,率領那些西方人眼中的二三流的軍隊和政府的群公百僚,按照戰爭爆發時的國防預案,硬生生將日軍的先期鋒銳和戰略方針攪得七零八落。
當他用鐵腕手段斷然懲處了以山東韓複榘為首的四十多位敗逃將軍,基本上穩定了華北惡化的戰場局勢後,日本人擬南北夾擊打通津浦線的戰術格局已然形成。
此時,望著即將硝煙塵起的第五戰區,看著由桂軍、川軍、西北軍、東北軍等地方部隊組合的國防武裝力量集結布防的第五戰區態勢圖,蔣介石暗暗自責。但奈何國防之精銳大多已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受到重創,而二線部隊尚未組織到位。表麵上看,此次被迫組織的徐州會戰,意在遲滯日軍溯長江而上或沿隴海線西侵,實則真實的戰略目的是以空間換時間,讓損失嚴重的國防各軍得以補充和訓練新兵,盡快恢複和增強戰鬥力,用以確保接下來的大武漢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