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猛禽騰飛(1 / 3)

第十四章 猛禽騰飛

第十四章 猛禽騰飛

吳均波站在標注著全日本的山形地貌的大型沙盤前。此時已經是清晨5點。天已經開始蒙蒙亮了。吳均波知道,此時,日本的內外海和韓國境內,東北和海參崴等俄羅斯歸還的遠東地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四分之一人員都在竭力為最後的一戰做著各種各樣的準備。天一亮,這台超大型的戰爭機器將開始正式啟動。而發動前的預熱,幾乎是貫徹了剛過去的整個夜晚。

天上下來的的炸彈接二連三的在関珈流山一帶爆炸。但是,頑強的日本兵還是不顧死活,一波又一波的衝向隧道。大型裝甲推土機也被派上來清理掉那些躺在高速路道上的毀壞坦克。胡饒用紅外望遠鏡看到,隧道西麵布滿了隨時待命的日本坦克。

胡饒估計,躲在隧道深處的蔚前部隊受損肯定不小。除了單兵導彈外,他們沒有什麼重武器。幸好這段隧道的西口段有點彎道,如果是筆直的話,麵對日軍如此不計傷亡的二戰式的人海戰術,蔚前他們無論如何是頂不住的。

情況越來越危急。中國的戰機飛行員盡管非常努力,但是一是夜幕擋住了他們的視線,二是因為日軍的單兵防空導彈對他們威脅非常大,以致天上的戰鷹不能過於下降高度。他們隻能依靠胡饒給他們的方位,躲在5000米以上的高空向下投放精確製導炸彈,以此來緩解日本軍人的攻擊。

胡饒一次又一次的呼叫戰機向洞口轟炸,以此來緩解隧道裏蔚前的壓力。

忽然,胡饒看到,山下有一條隱約的散兵線向自己所處的位置爬來,也許日本指揮官已經感覺到了隧道外有中國兵為天上的飛機引導,所以他開始向四處派出搜索部隊。

胡饒看到,已經有部分日軍攻進了隧道,雖然洞前被炸彈炸出的彈坑阻擾了日本坦克的進攻,但日本步兵還是在持續不斷從黑暗處湧出,呼喊著攻入隧道。

“我們看樣子得往上撤到後麵山頂去,小鬼子上山了。”三人連忙收拾東西開始穿過灌木叢向山頂攀爬。途中,他們爬爬停停。不忘繼續為天上的戰機導航。從炸彈一次次爆炸的光團判斷,天上已經有了轟炸機加入,因為炸彈的威力越來越大。終於他們爬到了海拔1100米的山頂。足足向上爬了200米的高度。到了這裏,胡饒決定不再撤了,如果再撤,就會看不到戰場。沒有飛機的傾力援助,恐怕蔚前的特戰隊會頃刻就會全部陣亡。

好事情是天上聚集的戰機越來越多,老虎要求胡饒提供更多的打擊目標。於是胡饒他們把一些較遠的目標也報給了老虎們。反正蔚前的隊伍躲在隧道內,其他地方可以任憑老虎們狂轟濫炸。

轟炸越來越猛烈,被炸得區域也在不斷擴大。可惜,胡饒看不到戰果,因為那裏實在太遠太黑。

其實胡饒不知道,這樣的狂轟濫炸對於地麵上的日本人確實造成了空前的危機。密集的轟炸下,他們的指揮開始失靈。不過,即時這樣,日本兵還是不斷自發的向隧道聚集。蔚前的壓力越來越大。

南海艦隊的陸戰一師傍晚從東京彎登陸後,師長謝絕了東京都知事的邀請參加入城儀式,隻是向新知事要求征召卡車。此時新成立的東京都政府運轉十分不靈,盡管他們也盡了力,但征召到的卡車根本無法裝載下全師的陸戰隊員。師長情急之下隻好命令水陸坦克和裝甲車分隊和征召到的卡車先行出發,向長野疾駛。以求盡快支援獵鷹小組。其餘部隊找到汽車後陸續出發。東京到関珈流山有150公裏的距離,如果沒有阻擋,兩個小時也就可以趕到。

可是,他們一出東京就開始遇到日軍的抵抗。越是接近長野,抵抗越是頑強。陸戰師沒有重型坦克,當他們開始進入群馬縣的山區時,遇到了日軍重型坦克的伏擊,陸戰師的輕型坦克和裝甲車根本不是日本90式坦克的對手。一番激戰後,陸戰一師師長無奈的隻能等待天亮呼叫飛機助陣。

雖然陸戰師受阻不能前來支援蔚前,但也吸引了群馬縣之敵,使得他們無法分身。蔚前得以不必分兵對付東來之敵。

淩晨4點,第一批直升機來到戰地外圍。機降旅的士兵一下飛機就凶猛的從外圍向関珈流山攻擊。天空中不時有照明彈爆開。外圍的日軍開始和機降旅對抗。由於夜幕還未扯去,這樣對武直威脅很大。為了盡快為在隧道內的特戰隊減輕壓力,崔明遠下令38軍的陸航旅冒著被日本單兵導彈打下危險強行飛抵隧道區域。雖然日本兵的單兵導彈擊落了十幾架武直10,進攻隧道的日軍還是被陸航旅削弱了攻勢。日軍外圍部隊頑強的阻擊機降旅的攻擊,雙方都不顧生死,不計傷亡的對抗,有許多處日軍和中國軍人混殺在一起,雙方士兵甚至開始了白刃戰。

臨近5點時,突然戰場寂靜了下來,日本人主動撤了。很快機降旅的弟兄向著隧道衝來。

天色漸漸見亮,胡饒他們開始看得清地麵上的情況。胡饒用望遠鏡仔細一瞧,倒抽了一口冷氣。隻見関珈流山隧道西口,到處是日本兵的斷肢殘臂,幾乎沒有一具完整的屍體。彈坑裏鮮血盈滿,斷肢殘臂層層疊疊。稍遠處幾十輛日本坦克的殘骸還在冒著餘煙。他再向遠望去,也是屍橫遍地。傷兵淒慘的呼救聲此起彼伏,令人毛骨悚然。遠處,被炸毀的民房黑煙嫋嫋,殘火還在繼續肆虐。恐怕地獄之慘也不過如此。真所謂屍山血海。機降旅的一些新兵麵對如此慘狀,開始嘔吐。

日軍已經退卻,茫茫山野已經看不到一個完整的日本兵。四周出現了難得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