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等下要去哪,陪珂珂?棠棠?還是跟我一起去找人?”
“你去找誰?”
“一個師兄,叫羅晨雨,我們係一個導師的得意門生,我原本想找他出山,但他沒興趣,就把這個學生推薦給我了。”
房長安前段時間根據洪婉媚的推薦,瞄上了學校裏麵一個教授,想高薪請到公司來,但人家對這個沒興趣,主要是一把年紀,沒鬥誌了,隻想在學校裏麵帶帶學生養老,於是推薦了這個羅晨雨,三十出頭的年紀,目前就職於三星中國研究中心。
唐兆宇已經跟對方接觸過兩次,確認對方技術過硬,但最後沒談攏,對方要求見一見老板,具體原因沒說。
沈墨想了想,問:“那我跟你一塊去吧,可以嗎?”
“當然,而且如果我猜的沒錯,你去的話可能還很有幫助。”
“為什麼?”
“等下看,如果我猜對了就告訴你。”
房長安與羅晨雨約的時間是一點半,慢悠悠吃完飯,就載著沈墨出發,三星電子中國研究院在北三環太陽宮附近,開車過去二十分鍾的距離。
羅晨雨選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館,房長安自然沒意見,載著沈墨先到地方,點了兩杯咖啡,閑聊說話,就當是約會了。
他快到時間的時候才給羅晨雨發消息,對方很快下來,看起來比十幾年齡要年輕,寸頭,穿著深色襯衫,黑色長褲與皮鞋,看起來很有職場精英的範兒,倒不大像是印象中技術人員的樣子。
“我女朋友,沈墨。”
兩人稍作寒暄,房長安隨即介紹了沈墨,小姑娘臉蛋微微一紅,但已經比較適應這個身份了,輕輕點頭示意,跟著房長安坐了下來。
“房總還在讀書是嗎?年少有為!”
羅晨雨並沒有輕視態度,但看得出來,哪怕提前得知了房長安的情況,真見了麵還是有些吃驚。
“沒辦法,時不我待啊,移動互聯網時代,贏家通吃,晚了連喝湯的資格都沒有。”
房長安沒有刻意謙虛,他現在還沒有謙虛的資格,因為本身很容易被看輕,等古詞手機真的成功了,“古詩詞”與“房長安”兩個名字有了真正的重量,而不再是“跳板”,他的謙虛才真的會被視為謙虛,而不是心虛。
“師兄叫我名字就好了。”
“別,我是真的對古詩詞很感興趣,基本職場禮儀還是要講的……嗯,是公司,不是詩詞……”羅晨雨小小地開了個玩笑。
房長安沒想到他上來就給出這樣一句話,有點意外,“師兄既然有意,為什麼沒答應呢?”
“我跟唐總聊了很多,有技術方麵的,也有個人經曆方麵的。”
羅晨雨說話慢條斯理,給人一種很穩重踏實的感覺,“咱們今天第一次見麵,但通出一校,又是鄭老師介紹來的,也算有點淵源,而且我對古詩詞公司確實很有興趣。”
“所以我不藏著掖著,跟您說實話。”
“坦白講,唐總水平很高,又是公司元老,跟你私交很好,他做軟件部的負責人,不出什麼大問題,應該可以做很久。”
“古詩詞公司目前仍在草創階段,我如果加入,肯定是衝著未來去的,有這樣一個上司在上麵壓著……”
他用手往上麵指了指,笑了笑,“我不好往上走。”
“所以我想見一見房總,主要是想問一下,你的野心有多大,古詩詞公司的藍圖有多大,有沒有我的容身之地。”
房長安靜靜等他說完,才笑著說道:“時勢造英雄,我們正處在一個革新時代的破曉時刻,我既然連大學四年都等不及,野心當然是足夠大的。”
“古詩詞的前方,是諾基亞,是蘋果,甚至是英特爾和穀歌、微軟。”
“當然這些話空口白牙,說起來沒多大意思。”
他又笑了笑,“師兄問我的野心,關心的不外乎是舞台和回報,我能給你的承諾有兩個。”
“第一,公司不會上市,但穩定下來之後,會對所有員工公開財報,每年分紅,我最高取走不會超過50%,隨著公司發展,這個比例會逐步降低。”
“另外的部分會按照職位和貢獻分給員工。”
“其實我想要的是10%,甚至可能更低,不過那需要有公司整體利潤足夠大,我至少要把投入的成本收回來才行。”
羅晨雨明顯愣住,萬萬沒想到他會給出這麼個承諾。
房長安笑了笑,“第二,如果順利,大概在三年左右,公司會開始進行芯片研發……我有多大的野心,師兄應該可以從中感受到一二。”
羅晨雨盯著他看,好半晌,才意味複雜地笑了一下,明顯能感覺到他內心中的震動和失態,“你想打造一個華為?”
華為這家公司為大眾熟知是因為手機產品,尤其是中美貿易戰之後,因為被製裁並且站著不肯跪,而且抗住了,更是成為類似於“民族英雄”的招牌與象征。
然而實際上,在進入手機領域之前,華為在業內早已經是鼎鼎有名。
1987年,基建工程兵出身的任正非退伍轉業不順,43歲的年齡下海創業,在深圳成立了華為公司,業務是代理某港商的程序交換機。
1989年,華為開始研發交換機;
1990年,華為開始自主研發麵向小企業和酒店的PBX(公司內部電話業務網絡)技術並進行商用。
這是華為從代理走向研發開始,一艘剛剛下水的小破船,開始了它劈風斬浪、一路成長的道路。
這個時候,沒有任何人,包括任正非在內,能想象得到,三十年後,它會成為一艘世界矚目的巨輪!
它所麵臨的風浪,甚至已經不再是公司之間的市場競爭,而變成了當世兩大最強國之間興衰博弈的焦點!
走向研發道路的華為並非一帆風順,甚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麵,它的目標都是生存下去。
2000年,華為發展順利,年銷售額突破220億,盈利29億人民幣,但因為股權和管理等內部問題,內部危機爆發,大量人員出走,其中不乏高層,《華為的冬天》這篇文章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出來的。
2003年,剛剛從崩潰邊緣走回來的華為被美國思科公司起訴,雖然華為最終解決了這件事情,思科選擇撤訴,但據後世網絡傳聞,這件事情給當時正處於“寒冬”的華為很大打擊,連番打擊之下的任正非產生了賣掉華為的想法。
隨後華為與一家美國公司(據傳為摩托羅拉)達成了收購協議,後者以75億美金收購華為,雙方談的很順利,當年底,雙方在海南簽訂了合同,所有華為員工做好了“放鬆一陣”“過好日子”的想法,因為都有股份,都可以分一筆錢。
“不幸的”是,04年1月,收購方董事會認命了新的CEO,這位新上任的CEO認為這個收購不值得,否決了收購提案,寒冬臘月的,給正等待消息的華為澆了一盆冷水。
幾個月後,任正非給何庭波下令,後世網絡傳聞是:給你兩萬人,每年4億美金的研發經費,把芯片做出來!
華為由此走上芯片自研道路。
2009年,海思發布了第一款手機芯片K3V1,怎麼說呢……華為這個時候是做手機的,給運營商做貼牌手機,海思把這款芯片推給華為的手機部門,被“醜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也就是2009年10月,華為已經發布了首款支持TD-LTE的基帶芯片巴龍700,十年之後首款支持5G的基帶芯片巴龍5000就是它的後續。
這款巴龍700將會在今年的世博會上亮相,並引起一定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