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節 死神的鐮刀(1 / 2)

衛華擔心李大為被日軍一鍋端了,這種擔心其實是多餘的。

李大為雖說讀書不多,但跟著熙洽走南闖北,見多識廣,這人又有一個特點,善於總結經驗。他見汽車隊,由於車太多,轉身不方便,結果被日軍打趴了三輛。遂下令,將車隊化整為零。

七十多輛車,分成二十個小組。每小組三到四輛車。第一輛車負責掃射前方的鬼子,第二到第三輛車,負責掃射街道左右的鬼子,最後一輛負責掃射身後的鬼子。這樣一來,每輛車上,每一挺重機槍,都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並且每挺重機槍的掃射角度,隻需九十度,就可以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壓製鬼子。

從第八圈街壘,第四圈街壘防線,總共有三條環形機動道。為了發揮汽車突擊隊的最大殺傷作用,二十個小組,又分別歸屬於三個汽突擊排。第一排由李大為親自率領,從第五機動道上突擊鬼子,由於這兒的鬼子,最密集,所以第一排編製最大,九個汽車小組。每小組間,相距二百米。第二排從第六機動道突擊日軍,編製為七個汽車小組。第三排從第七機動道突擊鬼子,編製為四個汽車小組。

這些汽車駕駛員,沒有一個是文盲,至少都是高小畢業,領悟李大為的作戰意圖很快。李大為一聲令下,汽車突擊隊,便分作三股。分頭殺去。

這時的日軍,正陷於苦戰中,密密麻麻的鬼子,將大街小巷全都塞滿了。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被打跑了的汽車隊,還敢再殺他們一個回馬槍。再者,他們也沒有受過專門的城市戰訓練,又是處於進攻姿態。假如處於防衛狀態的話,日軍會躲進樓房之中,但處於進攻姿態,躲進樓房,就沒有意義了,隻能從街道上,向中國躲在樓房中的守軍進行仰攻。

李大為率領第一汽車排,第一組,四台車攻過去的時候,驚訝的看到,日軍還趴在地上,蜷縮在角落裏,有的甚至以小隊為單位,在街上跑動著。

作為拳頭,李大為所在的第一組,全都是清一色的卡車。這種卡車,就是後世的“解放牌”式樣。整台車,共計有八個人,火力很猛。駕駛艙可坐二人,一個為駕駛員,另一個為副駕駛員,他的任務是持手槍保護駕駛員。如果駕駛員死亡,副駕頂上。駕駛艙頂上駕著一挺馬克沁重機槍,一個機槍手,三個副手,副手配有手槍。還有二名步槍手,以掩護機槍手。駕駛艙頂上,和車箱的左右兩側都有沙袋,可以防禦流彈。

第二到第四輛,與第一輛稍有不同,他們的任務是射擊左右,保護後方,所以重機槍放在車箱上,而不是放在駕駛艙的頂上。

第一輛車的副駕上,坐著的正是李大為,他雙手執盒子炮,警惕的注視著前方。當他看前方街道上,密密麻麻的日軍時,沒有急於下令開槍,直到衝到五十米距離時,才大吼一聲,打!

“啪啪”兩響,兩支盒子炮幾乎同時響了,前方二個日軍,一個左肋中彈,另一個左側太陽穴炸開。

接著重機槍響了,李大力聽到頭頂上,像是鋼雨落在鐵板上似的“咚咚咚……”。透過沒有玻璃的車窗,可以看到,一條死亡之鞭,狠狠的抽向日軍。

這種水冷式12.7毫米馬克沁重機槍威力驚人,采用250發彈鏈供彈,實際射速能達到每分鍾600發以上。往往一排子彈掃射過去,能洞穿數個人體,在每個人體上都留一個大洞。如果一個人,被五發以上的子彈掃中腰部,那麼這個人,絕對會被打成兩截。如果對某俱屍體,執續射擊三五秒,那麼這具屍體,就隻能劃入失蹤者名單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索姆河一戰,德軍用數十挺馬克沁重機槍,一天之內,就屠殺掉5萬多人,相當於5個師的英軍。被世界各國認為,對步兵威力最大的武器。

日軍對汽車突擊隊的殺來,全無防備。眨眼間,就被掃倒了十幾人。那些趴在地上的日軍,機槍手懶得理會他們,留給駕駛員收拾了。卡車碾壓著日軍,上上下下的顛簸,不時能聽到輪子下有慘叫聲傳來,有鮮血崩出,就像是壓過一個水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