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熱火朝天(1 / 2)

七個人要想對付幾百個鬼子,顯然是不可能的。盡管,衛華在上次任務的時候,一人一刀宰殺鬼子三千。其實那次有許多巧合和運氣的成份。再加上鬼子疏於防範,這才讓衛華撿了一個大便宜。真要正麵衝突,衛華也隻有敗逃的份。在這裏可不能敗逃啊,因為這裏沒有620團,沒有義勇軍大部隊,隻要七個人一退,數百鄉親都要遭秧了。

部隊不缺槍,這次小規模的戰鬥,繳獲了二十八枝三八步槍(損壞四把,衛華一刀下去,連人帶槍都是兩截)、一挺歪把子輕機槍(損壞,被龍將軍炸的)、一支南部式手槍、一支盒子炮。

缺的是兵。

鄉親們對義勇軍還有疑慮,沒幾個肯來當兵。不過,很快就不缺了。因為包括王麻子在內還活著的十八個偽軍。全部留了下來。

這些偽軍的加入,很具有戲劇性。屠倭苦心婆心磨了半開嘴皮子:從國際形式到愛國主義;從日本的狼子野心,到我們為什麼貧窮;從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到義勇軍的神勇無敵,全都說到了。這些偽軍可是大開了眼界,臨到最後,還是想要領了路費回家。

為啥?

有擔心家人安危的,有嫌危險的,有嫌沒前途的……種種理由,五花八門。

王麻子跳到桌上,罵了一句,所有人都留下了。

“媽了個巴子的,都他媽的是瞎子、孬種、笨蛋!昨天衛司令為了我們擋了一槍,你們都沒有看到嗎?也不想一想,像這麼好的長官,到哪裏去尋?怕死是不?老子也怕死,但老子不願窩窩囊囊的死,你們回去了,日本人問起,那些鬼子咋沒有回來?你們咱回答?日本人能饒得了我們嗎?橫豎是一死,不如和鬼子拚了。咱也能有像那些大英雄一樣,死得壯烈。你們咱就這麼想不開,笨呢?”

偽軍俘虜一聽,一方麵覺得衛司令對他們好,另一方麵認為,回去也是死路一條。於是都留了下來。而且還互相監督著,深怕其中有人開心差,跑回去了。現在鬼子還不知道,這裏發生了什麼事,要是有人回去一說,鬼子還不活剮了自己的親人?

到第三天,又有新的困難出現——槍不夠用了。

不是因為槍少了,而是因為人多了。

屠倭學自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威力無窮啊。開群眾大會,演大戲,幫老百姓做事,發放撫恤金。再加上團結富農和地主的政策,放棄打土豪分田地的極端做法,實行減租減息。贏得了刁翎村群眾的一致擁護。

地主富農減租減息,利益受損,還會擁護?

這就想看工作是怎麼做的,話是怎麼說的?

倭屠將地主富農召集起來,問:你們想不想多賺錢?

想。

如果農民交不起租,付不起高昂的利息怎麼辦?

天天上門逼債,再不行,打斷他的泥腿,剁掉他的手。

倭屠搖頭道:“沒有了手腳,欠債人隻會更窮,更還不起你們的錢。最終我們的債,不但要不回來,而且還會討得罵名。人要是急了,什麼事做不出來?既便不造反,也會上山當胡子,然後領著人馬和我們算總賬。這樣,就沒人給我們做工,更沒有人給我們種田。我們自己又種不了那麼多,最終落得一個人財兩空。”

怎麼辦?地主富農當中,相對讀書識字人多,知道倭屠所說的都是實情。

屠倭道:“減租減息啊。讓窮人種的田能夠養活自己,讓欠債的人,能夠有機會重新生產,賺錢還債。這樣窮人就不會逃亡了,也不會背井離鄉的出去躲債。他們會感激我們!無論是鬼子來了,還是胡子來了,鄉裏鄉親的,隻要一聲招呼,這些受恩的人,能不效死力,以報答我們的恩惠嗎?我們睡覺也能安穩,是不?”

地主富農們紛紛點頭,大讚“政委”的辦法好。盡管他們並不知道,“政委”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談到“減多少?”的問題時,這些人的守財奴本性又暴露出來了。最多隻肯減二成。屠倭不和他們爭辨,而是和他們算賬。

怎麼算,當然是算生活成本。

照現代工資學理論,人的生存和發展,主要分為五個方麵。

個人生存所需。主要包括衣食住行。

個人發展所需,如讀書識字,技能培訓等等。

家庭生存和發展所需。人總是要死的,這就需要養育後代。而養育後代,最基本的單元就是家庭。

應對風險所需。人會生病,會出事故,在後世有各種各樣的保險。但在這裏,沒有保險製度,隻能依靠“家庭保險”,即有一定的餘資,應對風險。這一項同樣不可缺少,否則的話,一場小病就足以毀掉一個家庭。

娛樂所需。沒有娛樂,人就沒有動力。整天暗無天日的工作,誰受得了?非但不利於增加財富,反而會因為工作效率的降低,而導致財富積累速度的變慢。

如果一個社會,能夠在這五方麵保證人民的生活,那麼這個社會就是良性的社會,就能健康的發展,否則的話就是殺雞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