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黃顯聲已是全國著名的抗日英雄,國民政府蔣委員長親自下令嘉獎,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且連升三級,成為少將。
少帥也非常器重他,不旦沒有解散他的義勇軍,還幫助他建立了一個騎兵師。黃顯聲掌握在手中的兵力,達到了三個師(步、機械化、炮兵),外加一個騎兵師的規模。從作戰裝備,到人員數量,比蔣介石的嫡係部隊——中央軍的一個軍的規模還大。
至於在“九一八事變”中,如流星般閃過的衛華,則成為一個傳奇故事。對於義勇軍報上來的關於衛華的戰績,國民政府也好、少帥也好、全國的百姓也好,都是不相信的。再加上衛華已亡,頭顱被日軍砍下,身體被送到了日本去做研究,人們無法親眼目矚衛華那龐大的身體,無窮的力量,也就無法相信他的戰績了。再加上國人的心態,被俘虜是一種恥辱,義勇軍也不願宣傳。隨著時間的流逝,衛華慢慢的被人所忘記。
但是鬼子傷亡數萬人,卻是不爭的事實,必須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於是成了義勇軍和少帥的功勞,作為義勇軍的總司令,黃顯聲也就成為超級英雄。
衛華走後,黃顯聲帶著部隊,開始了有計劃的轍退。但故土難離,很多人都不願走。這些臨時由工人轉變而來的義勇軍士兵,很少有人能夠理解,什麼是軍令如山,黃顯聲無法強迫他們,隻得帶走了願意離開的一部份。
照衛華的安排,凡是帶不走的物資,如工廠、機器都要炸毀的。但工廠和機器是工人們的飯碗,當工人們發現義勇軍要炸毀這些設備時,自發的組織起來,圍住了執行任務的義勇軍。
做工作?來不及了。
為了避免與民眾為敵,再加上黃顯聲認為,少帥會帶著兄弟們打回來的,這些東西遲早又能從日寇手中再搶回來。於是炸毀工廠的事也沒有做。
義勇軍一萬多人轍到了吉林,但吉林軍視義勇軍為陌路,吉林軍中的許多曾留學過日本的軍官,打算投靠日軍。黃顯聲作為一個外來戶,毫不知情,差點還被吉林軍繳了械。義勇軍不得不轍到黑龍江。義勇軍一走,吉林軍轉身就投了日本。
衛華曾手劈了漢奸頭子熙洽,但這並不能改變“不抵抗”命令之下,帶來的思想混亂。吉林軍的投敵,一方麵固然是因為一些親日派的蒙庇,另一方麵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不抵抗”政策的副麵影響。官兵們認為:少帥都下令不抵抗了,我們還打什麼?挺著死,為國成仁,我是做不來的,不如投了日軍。
轍到黑龍江後,在少帥的授意下,黃顯聲對義勇軍進行了改製,由於國民政府沒有給義勇軍以番號,隻得以保安隊的名義留了下來。黃顯聲就任保安司令。
少帥下令不許抵抗,白白丟了遼吉二省,黃顯聲作為一個血性軍人,忠於少帥的思想多多少少有了一點動搖。他不時在回憶起同衛華的對話,思考著軍人是忠於國家,還是忠於人個的問題。從道理上來講,軍人是應當忠於國家的。但現實是什麼呢?少帥能夠容忍一支不忠於自己的部隊存在於自己的地盤上嗎?
接受少帥的統帥,進行整編,也是沒辦法的事。否則的話,馬占山也不可能容義勇軍停下來。這樣一來,義勇軍還能往哪去?內部都不團結,就更別提什麼抗日了。
沈陽淪陷後,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東北愛國人士高崇民、閻寶航、車向臣、盧廣績等在北平發動成立“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與黃顯聲取得聯係。黃顯聲表示支持,並派熊飛任該會的軍事部長。(史實)
黃顯聲由於抗日,成為各個民間愛國團體的精神領袖,但像這樣的民間工作,並不是黃顯聲願意做的。他是軍人,而不是政客。他不願呆黑龍江等待著鬼子進攻。他想團結東北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擊日軍。當時遼西一帶,鬼子還沒有占領,於是去了趟北平向少帥請示。隨後帶著少帥的秘密指示,返回遼西一帶,主持召開了縣公安局長會議,抽調各縣幹警補充公安部隊,整編為騎兵三個總隊,並通令全省各縣與駐錦州的省警務處聯係。
新編的騎兵總隊集中在錦州城北整訓,並和重新集結的公安部隊,在黃顯聲的指示下鎮壓了投靠日軍的張學成、淩印清兩支漢奸隊伍。鎮壓兩支漢奸隊伍後,民心大振,士氣高漲,黃顯聲又乘勢聯係遼西一帶的匪幫,曉以大義,說服他們共同抗日。(史實)
這些匪幫本來就是窮苦百姓出身,有股正義感,和黃顯聲一拍即合,同意抗日。就這樣,黃顯聲組織起人馬,舉起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的大旗,委任項青山為第一路司令,委任張海天(老北風)為第二路司令,委任蓋中華為第三路司令。(史實)
為擴大抗日武裝,黃顯聲以省警務處名義特別製訂了編委方案,規定:凡舉義抗日率武裝百人者授上尉銜,領來騎兵250人或步兵500人者當任少校營長,領來500騎兵或步兵1000人以上者當任上校團長等等。此訊一傳出來,各地愛國誌士紛紛來奔錦州,請纓抗戰。(史實)
黃顯聲的這種封官政策,便是東北義勇軍多如牛毛的原因。這些義勇軍駁雜不純,許多原本就是土匪,雖然他們也抗日,但他們抗日的原因是因為日軍侵犯了他們的地盤。隻要日軍與他們無犯,他們更多的時候卻是在禍害百姓。從前,土匪禍害百姓時,警察和東北軍還能去剿匪,現在由於有了番號,去剿匪反倒成了破壞抗戰。這些投機抗日的土匪,由於軍紀差,給義勇軍帶來了不少負麵影響。而且抗日力量並沒有增強多少,因為這些“義勇軍”,並不服從黃顯聲的統一指揮,都是各顧各的,無法形成拳頭打擊日軍。